践行大食物观 让“中州粮仓”更加殷实
中共南阳市委书记 朱是西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党的二十大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南阳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素有“中州粮仓”之称。面对稳产保供的使命重任,近年来,全市上下自觉把“国之大者”放在心上、扛在肩上,站在国家安全、黎民生计、健康中国的高度,全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2022年,粮食总产达143.11亿斤、喜获“十九连丰”,约占全省的1/9、全国的1%。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肉禽蛋奶等产量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以实际行动确保“米袋子”守得更牢,“肉盘子”“菜篮子”“奶罐子”“果盘子”装得更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南阳贡献。
扛稳政治责任,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大食物观的基础是粮食。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阳视察,其间察看小麦长势时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南阳牢记领袖嘱托,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定不移守好耕地面积和稳产保供“两道关口”,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南阳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行“田长制”,持续巩固“非粮化”“非农化”和“大棚房”专项整治成果,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着力夯实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目前,全市耕地保有量1499万亩,其中基本农田1297万亩。全面提升粮食产能。抢抓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机遇,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升改造,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吨粮田”集成模式,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前,全市打造高标准农田905万亩,占基本农田的比重达69.8%。扎实推进种业振兴,依托邓州全国杂交小麦育种创新基地、唐河良种繁育基地和牧原、想念等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种源关键技术集中攻关和良种联合攻关,加大本地优良品种培育力度,努力培育一批高产、优质、绿色、高效的好品种。持续抓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的预防处置,推动食物采收、储存、加工、销售、消费等全链条节约减损,最大程度减损耗、提单产。引导农民积极种粮。认真落实农民种粮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政策,确保种粮卖得出、卖出能受益,让广大农民愿种粮、多种粮、种好粮,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高质高效相统一。2023年,全市累计市场化收购粮食46.22亿斤,为种粮农民带来超60亿元的售粮收入。当前,正值秋播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广泛组织动员,抓好统筹协调,把好品种关、整地关、施肥关、病防关、播种关,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服务,做好秋播小麦种子调运储备、质量监管和安全供应,为来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优化食物供给,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树立大食物观,紧盯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和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坚持“主食”“副食”一起抓,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群众吃得更好、吃得更营养、吃得更健康。做大特色产业。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充分挖掘潜力,持续扩大猪、牛、羊、禽和油料、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种植养殖规模,打造全国特色农业发展强市。全市果园面积达58.8万亩,栽培食用菌4.1亿袋,生猪、牛、羊出栏量分别达788万头、51万头、327万只,肉蛋奶产量达135万吨、均位居全省前三,“南阳黄牛”居全国5大优良品系之首,“南阳黑猪”在全省享有盛名。育强龙头企业。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围绕肉食、粮油制品、食用菌、中药材、林产品、果蔬、乳制品、酒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坚定不移支持牧原、想念、仲景等企业扩能增效、做大做强。目前,全市共培育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9家,八大集群77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45亿元、增长45.3%。牧原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上市企业,为国家生猪稳产保供作出重要贡献。加快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供给水平。西峡香菇、新野棉纺、唐河食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加快建设;30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上半年销售收入699.43亿元,同比增长17%。
坚持双轮驱动,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建设农业强市,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一方面,做强科技支撑。聚焦发展需求和“卡脖子”环节,加快推进农机装备创新应用,健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建设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努力培养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农民,推动产学研、农科教深度融合,支撑农业提质提效。目前,南阳已与中国农大、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相继建成刘仲华院士“三茶”统筹实践工作基地、谯仕彦院士生物科技产业园、想念集团许为钢院士工作站、李德发谯仕彦院士领衔与牧原集团合作共建的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牧原实验室入选省实验室;初步建成“智慧农机”信息服务平台,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4%,成功创建全国整建制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市已普遍建立起“县级专家+区域站技术员+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另一方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序推动土地流转,积极稳妥、集中连片建设一批“万亩方”“五万亩方”“十万亩方”,积极引进培育优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工厂,让更多农民就地变为农业产业工人,以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引领农民生活方式变革,以农业现代化引领农村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城乡一体化。目前,全市共流转土地475万亩、占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2.66万家,家庭农场2.19万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69个、示范家庭农场258家。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关键在落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务必胸怀“国之大者”,提升政治站位,扛稳政治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的领导体制,形成“抓系统、系统抓”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督查考评“指挥棒”作用,严格兑现考核奖惩,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严肃追究责任,切实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提供坚强保障。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是南阳必须肩负好的使命担当。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深刻把握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拓展“食物地图”,加快发展特色食品产业,努力在践行大食物观上走在前、作表率,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不断作出南阳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新华社权威速览丨重温习近平主席关于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论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