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特约通讯员崔国安)9月22日上午,新野大地阳光灿烂,气候温暖。新野县上港乡的福阁洋葱专业合作社正在小五村的田间育种。一块20多亩的耕地,被整理得平整、土壤粉碎。七八个工人正在田间育种。他们有序地撒播种子,用砂土覆盖,又盖上地膜,整个工序结束。由于前几天刚降完雨,土壤墒情好,不用喷水,即达到育苗要求。
撒种。崔国安摄
他们育的洋葱种,使用的是新产品“958”“628”“环球”“久谷”品种。这些种子科技含量高,要求有较高的育种技术。就在专业社的地头,来了7、8户菜农,他们是赶来学习育种技术的。只见他们纷纷询问技术要领,农艺师田理彦一一详细回答,说明注意事项,使育种生产变成了技术培训会。菜农们用心学习,农艺师仔细讲解,新的育种技术成功传给了菜农。
技术培训。崔国安摄
上港乡种植洋葱的历史有15年,是一直发展的特色产业。10多年前,乡村引进洋葱品牌靠的是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和群众的积极性。农民接触洋葱少,怕赔本不愿种植。乡村干部就召开动员会,拉上意向种植户到外地考察,听农民介绍,这才坚定了种植洋葱的信心。由于在生产技术、订单销售上一直保持着优势,洋葱逐渐在上港扎下根来,并每年成规模地发展,培育出了田理彦、田福阁等种植大户,每户都在200亩以上,有的种植达600亩,起到了带头作用。据今年的统计,全乡育苗1200多亩,可移种葱田1.1万亩,规模比去年稍有增加。
覆膜。崔国安摄
乡村在培育壮大洋葱产业上出了不少的主意。他们走出了“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乡农办组建了信息服务组,为乡村葱农提供信息服务,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村党支部依托人脉熟、影响力大的优势,为种植大户流转耕地,帮助他们大力发展。乡村使用项目,在通往洋葱生产的主干道上,修建混凝土路,打出配套机井,维修、新建桥梁,创造了高产条件。在每项生产的关键时期,乡农办和专业合作社都会进行技术培训,让庄稼越长越好。在销售方面,乡村同山东和连云港地区加工厂签订合同,发展订单特产,让大家安心种、放心卖,并一直卖个好价钱。种植大户带动小户,一年又一年发展生产,即使一年市场差,也要坚持种植,使这一特色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农民逐年增收,成为“钱”景光明的产业。同时,乡政府按照“特色产品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品牌优质化”的理念,持续推动洋葱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增效益,从希望出发,走向更大的希望。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