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促进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
作者:  赵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促进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

赵 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来源。”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不仅是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也是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软实力。

  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是相互影响促进、相互融合发展的关系。一方面,红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伦理、人民至上等方面的精髓,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和形式。红色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现实风貌、未来愿景,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了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

  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的机制包括价值共生机制,即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在价值取向、价值理念、价值目标上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契合度,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基础和价值导向;载体共生机制,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在物质载体、精神载体、制度载体上有着广泛交流和融合,从而形成共同的载体基础和平台;动力共生机制,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软实力上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共同的动力基础和源泉。

  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的路径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传播理念。要创新思想理论,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理论体系、提高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要创新教育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符合人民需求、反映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特点的教育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等,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教育效果和质量;要创新传播手段,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以多媒体、互动性、个性化为发展特点,以新闻媒体、社交媒体、专业媒体为发展载体,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为发展形式,不断拓展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共生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是融合传播路径。要融合历史经验,总结提炼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在革命斗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宝贵经验,创造和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经验和新成果。要融合地域特色,挖掘和整合各地区、各民族在革命斗争、建设事业、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的特殊风貌和特色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多元表达和多元发展。

  三是开拓实践路径。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和环节;要以“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导向,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全面发展;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不断加强和拓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互鉴和合作共建。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南阳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