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名记者走基层 |
守护绿色文物 留住美丽乡愁
——南阳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走笔
调研人员指导冯友兰故居蜡梅保护工作
武侯祠内,古柏参天,见证着历史的兴衰治乱。
医圣祠中,凌霄花开,述说着人世的繁华落寞。
南阳市古树名木众多,或矗立于古刹,或装点于村落,或留翠于宅院,守护着南阳风土,见证着南阳变迁。
它们过得还好吗?南阳人是怎么保护的?带着疑问,9月6日至7日,记者跟随南阳市林业局和南阳市园林绿化中心联合调研组,赴唐河、桐柏实地踏访古树名木。
调研人员查看桐柏县桃花洞一株古栎树保护情况
建立档案 摸清“家底”
唐河县祁仪镇冯友兰故居有两棵古树,一棵银杏,一棵蜡梅。
银杏是冯友兰祖父所植,树龄160余年,高15米,直径80厘米,苍劲挺拔,背阴面长着青苔。祁仪镇林站站长孙宝晨说,银杏的根原来裸露于地面,今年春天培上了土,并铺了草皮,为了增加营养,还为银杏打了“吊瓶”。
蜡梅是冯友兰少时亲手所植,已有百年历史,冯友兰的祖父和姑母曾写诗咏此梅。此树有50多个分枝,呈簇拥状,高5米,花开后香溢满院。市园林绿化中心副主任樊涛见栽种蜡梅的花台太小,就嘱咐孙宝晨扩建花台,少施肥勤施肥,创造更好生长条件。孙宝晨指着一些枯黄的叶子说,按叶斑病进行了治疗,但没有效果。市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科科长范培林仔细看了叶片,认为是真菌感染所致,建议用苯醚四环唑治疗,一周用两次药。
在祁仪镇古沟村栗树底自然村一个农家院里,有一棵古树,高13.5米,胸径0.95米,树龄450多年,满身青苔,上有空洞。这个村的名字来自这棵古树,村民都说是栗树,保护牌上也写着“栗树”。范培林拾起地上的落叶和果实,看了又看,确定这是一棵栎树。他说,摸清古树名木的“家底”非常重要,树种不同,生长习性千差万别,只有精准识别,才能精准保护。这时,他想起唐河县湖阳镇有一棵古柘树没有统计上来,就交代随行的唐河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实地调查,认真上报。
为摸清古树名木的“家底”,我市自2014年9月起进行普查,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档案。2018年,市林业局根据普查结果出版了《南阳古树名木》一书,共收录10687株,为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了翔实资料。
保护古树 重在科学
桐柏县淮源镇清泉寺门前,一棵银杏让人叹为观止,高27.5米,主干胸围7.02米,虽历千年,依然果实累累,成串的银杏果坠弯了树枝。据说收成好的年份可收新鲜银杏果5000公斤。这棵树的独特之处是“独木成林”,乍一看好像10来棵银杏树簇生在一起,实际是一棵大树,中间最粗的是主干,旁边从基部萌发的根蘖也长成了大树,看上去像一个小树林。桐柏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审介绍,为了保护这棵“银杏王”,每半年请专家进行一次病虫害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确定了责任人,由村干部和寺庙僧人负责日常看护。
桐柏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陈从旗说,固县镇有一棵宋代银杏,今年6月被大风刮斜,摇摇欲坠,需要加固。范培林说,保护古树名木要讲科学,最好用钢架支撑,支撑地方要用硅胶垫,以防腐烂,树洞填充剂的密度要比树的密度小,以免裂缝渗水。
桐柏县城郊乡北杨庄村有一棵550年树龄的麻栎,胸围3.7米,2018年濒临死亡,县林业局聘请专家会诊,采用根部换土透气、施药、烟熏等方法,让古树焕发生机。范培林交代村干部,密切关注大树旁水塘的水位,水位过高就要放水,以免树根不透气沤烂。
桐柏县程湾镇黑明寺里的唐代金桂已经1200岁“高龄”,依然生机勃勃。此树本来两枝并生,一枝被风吹倒干枯。樊涛叮嘱县林业局工作人员,要对留下的一枝做好支撑,防范恶劣天气对古树的破坏。
我市保护古树名木实行“一树一策”,因地制宜设置栅栏、支架、避雷针,填堵树洞,防治病虫害,灌水施肥。在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米范围内,不准挖土、堆物、建房,禁止倾倒有害废水废渣、排放废气、燃烧可燃物等一切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行为。
爱护古树 蔚然成风
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古树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每一棵都是南阳的瑰宝,都应该倍加珍惜。
尊重古树就是尊重自然与生命,爱护古树就是爱护历史和文化。
我市有爱护古树名木的传统。1995年修滨河大道东段时,为了保护下关帝庙“V”字形皂荚树,修改了施工方案,改变了道路的弯道半径,被传为佳话。
如今,这棵皂荚树成为南阳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见证者,树下有公交站点,茂密的树冠成了候车市民的“冠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近年来,我市把保护古树名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开展资源调查、加强科技保障、完善政策机制、落实管护责任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支持、自觉参与保护工作,不少志愿者认养了古树名木,保护古树名木在南阳大地已蔚然成风。
范培林说,新一轮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明年开始,将对树高、树龄、胸径、冠幅等信息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每一棵古树名木都会挂牌保护,保护牌上除标明树种、编号、科属、保护等级、管护单位等内容,还有二维码。二维码相当于古树名木的“电子身份证”,扫码可以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树的更多信息。下一步,林业部门将把古树名木的资料上网,让更多南阳人了解古树名木、关心古树名木、爱护古树名木。
樊涛表示,古树名木是一座城市发展和人文历史传承的见证者,承载着乡愁情思,具有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研、景观和经济价值。科学化、规范化保护古树名木,可以保护自然生态,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可以留住美丽乡愁。(全媒体记者 姜旭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