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活”起来 生活添光彩 | 走近黑陶—— 匠心淬炼 泥火交融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非遗“活”起来 生活添光彩 | 走近黑陶—— 匠心淬炼 泥火交融
作者:  张玲 马秀华

非遗“活”起来 生活添光彩 | 

走近黑陶——

匠心淬炼  泥火交融


3.jpg

割坯。

  “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黑陶这一大自然的恩赐,蕴藏着先人的智慧,传承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新野县上港乡上岗村,手艺人钞领先在机械化的时代,依然用一颗匠心传承着黑陶手作技艺。45年来,每一抔泥土都由他亲自去挖,每一间烧窑都由他亲自去搭,在泥火交融中淬炼对黑陶的情怀。

5.jpg

钞领先和两个孙子在一起。

  黑陶不语  唤起人们尘封的记忆

  运气凝神、确定中心、打眼拉筒、塑形精修……9月13日,记者走进市级非遗新野陶艺制作代表性传承人钞领先的家时,他正在一丝不苟地拉制黑陶茶壶坯。数分钟后,一个黑陶茶壶坯在他的精心制作下完成。

  在钞领先家的院子里,蒸碗、菜盆、酒壶、砂罐、水罐、药罐、花盆、火罐、筷笼、蜡台……到处是黑陶坯子。步入厅堂,茶几、方桌上处处摆放着黑陶成品,有喜上眉梢双耳瓶、葫芦瓶、岁寒三友双耳瓶、浮雕飞龙熏炉、浮雕香炉等观赏型的;还有转心壶、公道杯、倒流壶等玩赏型的,品类繁多却不失精致。

  这些沉默着的黑陶,总能唤起人们心底的回忆。比如小时候喝水的大茶壶,古朴厚重,喝到嘴里滋味那么甜;还有黑陶酒具,掀开封口的红布头,那浓烈醇香便再也藏不住了……

  “用黑陶壶的好处很多,用它装白开水,喝起来就会感觉格外清凉。用来装茶水,起码两天不会变味儿。”钞领先乐呵呵地说,正因如此,自古以来,新野黑陶很受欢迎。

2.jpg

雕刻。

  泥火交融

  每一步都浇铸着匠人心血

  从“一抔土”到“一把壶”,要经过挖泥、挑泥、揉泥、闷泥、拉胚、塑形、晾坯、修坯、压光、刻花、干坯、烧制等20多道工序,制作黑陶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做成一把品质上佳的茶壶,唯一的原料——黏土至关重要。”钞领先告诉记者,上岗村村边有一片地,土质很特殊,最适合烧造黑陶。

1.jpg

拉坯。

  有了原料,接下来便是制坯。只见钞领先就像揉面团一样先将泥和水揉匀,然后将泥团摔掷在辘轱车上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眼前,转盘中心上渐已成型的泥陶转得飞快,钞领先手上似乎不着力也不用劲,轻轻柔柔的,却也看得出其经验老到。

  钞领先对手作黑陶的坚持除了热爱之外,也源于对父辈技艺的传承。据钞领先介绍,上岗村曾是一个以盛产黑陶而闻名的专业村,在钞领先幼年时,村中家家户户都制作黑陶器具,那青烟缭绕、泥火交融的景象,至今都是村中一代人难忘的记忆。耳濡目染之下,他渐渐学会了制陶的手艺。那一年,他15岁。

  钞领先告诉记者,制坯结束后便是要等着它自然干透,然后放进柴窑里烧制。烧制的过程是从小火到大火,几十度到几千度的转变,24小时之后,见其烧得通红便是可以出窑了。

6.jpg

钞领先和他烧制的黑瓦碗。

  无悔坚守

  盼古老技艺绽放新光彩

  如今,这些渗透着浓郁东方文化气息的黑陶,也像许多民族文化瑰宝一样,正逐渐由生活物品延展到艺术层面,进而演变为一种非遗文化。

  “在这个普遍机器生产的年代,手工技艺已经越来越少了。”钞领先说道。

4.jpg

钞领先教儿媳绘画、雕刻。

  如今,钞领先的烧陶技艺被授予南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野陶艺制作工艺代表性项目,钞领先开始期待更多人能够传承,希望年轻一代把新想法融入传统技艺中,赋予古老技艺新的生命力。

  “我做黑陶,传承的是千百年前的手艺和智慧。如今的坚守,就是要尽全力把黑陶技艺传承下去、把黑陶文化传播出去。”钞领先说,这是他毕生的追求。

  钞领先这45年的黑陶制作之路走得无怨无悔。黑陶对他来说就是生活,15岁从父亲手中学到技艺,继而将这一非遗文化融入血脉,融入生命。而在历史长河中,古老的文明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手艺人的匠心守护才历久弥新、熠熠生辉。(全媒体记者 张 玲  通讯员 马秀华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选手张剑皓将参加金砖国家运动会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