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 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
宛美 2023南阳市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大会·特刊 |
叫响友兰文化品牌,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历史的长河中,奔腾不息的唐河演绎出一曲波澜壮阔的画卷:
6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居住,南方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北方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在此地相碰撞。“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3000年前,周宣王的舅父申伯即将迁封唐河境内的谢邑,周宣王命令大臣召伯虎负责营造谢邑城池。周代分封有蓼、谢、唐诸国,此地为唐国,唐朝为唐州,清为唐县,民国12年改为唐河县,沿用至今。
数千年时光里,泗洲寺塔、陕西会馆、文笔峰塔等唐河八大景多处文物留存至今。
在中国近当代,唐河水哺育出冯友兰、冯景兰、冯沅君冯氏三兄妹以及宗璞、李季、马新朝、田中禾等知名作家诗人。
唐河是豫西南革命的摇篮,是南阳地区第一个共青团组织的诞生地,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历史遗产众多,革命文物资源丰富。为纪念中共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鄂豫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吴寿青而建的唐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及为纪念红三军战略转移、红二十五军长征、解放战争三军会师、中原突围等重大军事行动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成为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重要基地。
2023年以来,唐河县深入落实市委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讲好唐河“文旅故事”、做活唐河“文旅文章”,加速文旅康养融合,激活文旅消费潜力,优化文创产品供给,精心培育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使全县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展现新的活力。
坚持高位规划 做实文旅产业
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唐河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唐河十里画廊旅游项目规划》《唐河县东南片区生态旅游项目规划》,构建了“一龙头二区域六重点”的产业发展框架,推动了全县文旅产业要素向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交通区位突出的区域聚集。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镇产业发展优势,编制了《张心一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福星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倾力打造独具农耕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
机制健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培育文旅文创新业态。县委成立了高规格领导机构和文旅工作专班,明晰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将文旅融合纳入全县绩效考评范围,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季季督导、扎实推进,形成全县上下联动、部门齐抓共管、区域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项目支撑。2021年以来,实施唐河复航、七彩公园、郊野公园、寒泉公园、唐河“八景”、张心一村、38公里外环旅游景观大道、江山汇商旅综合体、汉剧(非遗)传承保护中心等文旅项目11个,有力促进了唐河文化与旅游的激情碰撞和深度融合,带来了文旅产业新气象。在建设大美唐河的进程中,按照“依水为城,拥河而起,三川五湖,两轴四区”的城市布局,串联12个场馆集群、城市景观,植入文化旅游元素,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扮靓了一河两岸景观带,使唐河文化、生态建设领域发生了精彩蝶变。特别是投资9亿元的文旅专项北辰公园,总规划面积10808亩,分两期建设,其中水域面积为3500亩,花海绿植面积2600亩,在全市湿地公园项目中投资和规模首屈一指。2020年,时任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唐河调研经过正在建设中的北辰公园时,盛赞唐河县“把城市建在公园里、建在绿水中”。今年以来,围绕北辰公园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持续加快停车场、主道路、景观带、旅游厕所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有力助推了唐河文旅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坚持多元融合 开发文旅资源
聚焦“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唐河革命老区,红色沃土。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唐河县结合本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建立7个研学游基地、3套以“品唐河文化 感厚重历史”为教学主题的精品研学游教材,因地制宜开设“第二课堂”,通过“体验式”“沉浸式”教学实践,使旅途变成行走的课堂,激发了游客、群众爱国情、报国志。
振兴“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深入推进农游一体化,实施“农业景区化”建设工程,释放文旅产业融合潜力。重点打造张心一村、前庄村、王庄村、李庄村和爱莲小镇、蟠桃小镇、红薯农庄、银杏之乡、艾草之村、栀子之乡等15个省、市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文化产业特色村、生态旅游示范镇、休闲观光示范园,引领乡村旅游发展。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毕店镇张心一村党支部和滨河街道王庄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定为2022年度“河南省‘五星’支部”。投资近亿元的红旅、文旅、农旅多元结合项目张心一村,2022年成为河南省首批命名的40个4A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之一;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王庄村,依托村里徽派特色建筑、“十里油菜画廊”、电商产业等资源优势,种植红薯12万亩,线上、线下销售红薯及“三粉”产品年产值达到1.9亿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王庄村的脱贫攻坚“志智”双扶典型案例成为全国名片。同时,研究出台《唐河县加快民宿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创优环境、用地保障、财税奖励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入,激励乡村旅游及民宿上档升级。2023年计划发展传统民居、太空舱等形式民宿21家,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增强发展后劲。
瞄定“夜色经济+旅游街区”。围绕两岸并举、携河发展作为夜色经济发力点,紧扣“夜游、夜演、夜宴、夜购、夜娱、夜宿”六大业态,将区域文化故事与地域特色进行提炼,培育了泗州、滨河、兴唐三个街道“十里画廊”作为唐河夜间文旅消费街区,打造美食集市,组织文娱演出,点亮唐河、点亮夜经济,让城市更具活力。
深耕“中医药文化+康养旅游”。积极推动旅游和健康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做足石柱山、北辰公园、“十里画廊”康养旅游文章。完善了健康步道、沿河景观步道、38公里自行车骑行道、康养民宿、中医康体馆、养生膳食等生态休闲康养服务功能,为游客和市民提供集城市旅游、亲子郊游、运动休闲、康体健身、养生餐饮、中医产品于一体的康养旅游场所。连续两年与中医药发展局联合举办夏季“中医药+康养”文化夜市活动和健康产业项目洽谈会,满足了游客多样化健康文旅消费需求。
培育“非遗传承+文旅项目”。为活化利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唐河戏曲艺术中心开设省级非遗项目汉剧、大鼓书演出剧场,通过“文艺轻骑兵”开展常态化曲艺展出和曲艺传承,让传统文化走进社区、企业、学校、公园、景区,打造了非遗曲艺与旅游融合发展新阵地。2023年培育非遗研学基地(场馆)3家,命名“唐河礼物”21件(套)文创、非遗产品,特别是唐河桐蛋、唐河凉粉、古唐飞天红茶等非遗康养美食产品,备受游客青睐,经济效益可观。
坚持加强宣传 唱响文旅品牌
办好主题活动。为宣传展示唐河“友兰故里,大美唐河”文旅形象,2022年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诗歌刊物主编恳谈会”,借恳谈会的东风,2023年8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唐河)李季诗歌奖”活动。为弘扬传统文化,以“妙笔丹青,文润唐河”为主题的“首届全国冯友兰杯书画作品展”活动评审环节正在推进,2023年9月份将隆重举办颁奖典礼暨文旅采风活动。用旅游宣传推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以来唐河县推出了元宵焰火晚会、畅游春季北辰花海节、花车巡游嘉年华、“中医药文化+康养”夜市节、健康产业项目洽谈会等各类主题活动和美食节、桃花节、樱桃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活动制造热点,以互动吸引关注。借助云直播、云旅游等方式,线上、线下齐发力,吸引了众多市内外游客乐游唐河,文旅经济人气爆棚,有效激活了全县文旅消费潜力。
做强正面宣传。县文广旅局局长化身文旅宣传形象大使,拍摄“友兰故里”短视频,作品播放量突破百万人次。县委宣传部、县融媒体中心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抖音、快手等平台,广渠道、多角度做好唐河“四张名片”的宣传。聘请一批媒体达人为网络文明志愿者,不断创作宣传唐河文化、服务乡村旅游的好作品,把唐河的好山好水、美食美景推广出去。通过视频发力,围绕文旅资源、文旅产品、精品线路推出了《奋进·唐河》、《唐河,我可爱的家乡》、“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宅家探宝”等一批时效性强、传播力广的高清宣传片、短视频,展现了唐河悠久的历史文化、秀美的山水景观、多样的农耕生活、舒适的康养服务。唐河县原创编排的大调曲《带父出嫁》今年将再次冲击央视舞台,参加“第四届全国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节目展演”活动,为传播“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品牌添能助力。
文旅繁华竞绽放,且以诗意共远方。唐河将持续坚持文旅与康养深度互融,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载体、以旅游为纽带,大力实施文旅康养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向美而行,向好而为,谱写“诗和远方”新乐章,为高水平建强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唐河力量。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宛美 2023南阳市文旅文创高质量发展大会·特刊 | 桐柏巧打组合拳释放文旅名县多彩魅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