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冯佳)“以真理教书,用真情育人”。这就是她作为一名教师的格言。她是于庆恒,自201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高尚的师德严格要求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从教五年来,于庆恒老师时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来衡量自己,做学生的表率。
人们常说,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作为一个教师,言谈举止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比如,她带的一个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特别差,特别是在做题的时候字迹不工整,格式也不规范,于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干净规范的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且提醒学生,慢慢的,学生的书写真的发生了很大变化。
于老师对待工作非常较真,记得去年刚开学时,由于学生还不太了解这个新老师,有一个学生偷懒就没有交作业,第二天于老师就抱着作业在课堂上问:“昨天的作业是谁没有交?”刚开始,这个同学还抱有侥幸心理,没有承认,于老师就一个一个查,最后查了出来。经过这件事,同学们都知道了她对待工作认真的性格,她布置的作业再也没有出现少交的情况,并且都完成的非常认真。
“身教重于言传。”她总是这样说,也是按这种标准做的。她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在日常生活中以规范的言行,积极的心态,对学生影响教育,时时处处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二、关爱学生,循循善诱
在学校,学生就是老师的孩子。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行动去影响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如今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上学,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教育方面的问题。上学期,于老师的班级中,留守儿童就有十几个,于老师首先调查了这些学生,建立档案资料,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兴趣爱好等。然后利用课余时间找他们聊天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处处关心他们,并且与他们的父母取得联系,提醒父母有空多与孩子视频通话,经常保持联系,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身边的关心。半个学期下来,这些学生明显变自信开朗了。
面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她会通过多沟通、多鼓励的方法来教育。有一次,她们班开展一个小小演说家的活动,有个性格内向的同学非常想参加,但是又不敢报名,他的同桌找到老师向老师报告,她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单独把这个同学叫到办公室,找他聊天,让他提前做好准备。活动时让他展示了自己,同学们都投来钦佩的目光,这让他自信心大增,在以后的活动中也积极的参与,整个人变得热情活泼起来。
面对后进生,她会通过多沟通、表扬的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她班有一个学生非常聪明,但就是不爱学习,上课总是摆弄些小东西,或者就是上课走神,作业常常不完成,于老师就课下找他沟通,但是他总是不说话,于老师又和家长取得联系,家长说比较忙,没空管他,在家经常玩手机。于老师就从简单的题入手,课堂上提问他回答问题,并且及时表扬他,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再讲稍微难一点的题,他发现自己比其他同学学的都快,他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好数学的信心,以后的课堂上也变得积极起来。后来遇到家长,家长主动说起孩子的的变化,心里很是感激。事实上,她每到一个新班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慕。当然,她的工作也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这是于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但是每个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于老师通过课下沟通,发现他们上课听着听着就听不懂了,所以总是容易走神,于老师就和家长沟通,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每天留出来半个小时主动给这些孩子辅导,她总是给家长说:“教育需要老师和家长结合,孩子还小,千万不能耽误了学业。”
三、潜心钻研,创新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榜样。
作为一名处在教育一线上的教师,于老师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学习新知识、新课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于老师经常向其他资历深的老教师请教,学习教学经验,与年轻交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等。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于老师总是深入钻研教材,为了学习、备课、批改作业,她总是回到家就坐在书桌前,翻阅各种资料,听名师讲课,连上幼儿园的儿子也无暇顾及,晚上忙完,看着已经熟睡的孩子,她也很内疚,但当看见学生一个个可喜的变化,她觉得她的付出是值得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于老师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她自己也多次被评为“最美教师”等。面对这些成绩,于老师只是轻轻一声:“这些是我应该做的。”当一名老师容易,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很难。于老师一直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不懈努力着。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