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访谈厅|
愿南阳无溺天下无溺
——南阳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局长刘钺访谈录
南阳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局长刘钺(右)做客南阳日报党媒访谈厅。全媒体记者张飞摄
本期主题:关注未成年人夏日安全
访谈嘉宾:南阳市公安局水上公安分局局长刘钺
“数”说国内现状——
每天有150余人因溺水而亡
主持人: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有超过36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儿童占45%左右,溺水已成为1至1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溺水对儿童、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市水上公安部门负责人,你怎么看待防溺水工作?
刘钺:防溺水关乎千万家庭,做好防溺水工作,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所在,作为水上公安,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推进防溺水工作。
你刚才谈到了全球的数据,我这里有一组国内的数据:我国每年约有5.9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95%以上,相当于每百万人口溺亡40.71人,全国每天就有150余名未成年人因溺水而亡,未成年人溺水死亡是这个年龄段的第一死因。
放眼当下,我市水域面积大而广,仅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就有266条、水库551个,防溺水工作更面临严峻考验。今年入夏以来,我参与过溺水救援,看到少年溺亡、家人崩溃的场面,深深刺痛了我!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眼前的事,让人触目惊心,我深感责任重大,更深切认识到,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缓!
把脉溺水事故——
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是主因
主持人:一年近6万人死于溺水,冰冷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悲伤和泪水!从你的角度看,溺水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刘钺: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大致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匮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不强,这是溺水死亡的主因。将近70%的溺水意外发生在乡村,特别是农村的留守儿童,经常私自结伴到野外的江河、池塘,水库、水渠游泳戏水,由于同伴大多年纪小、缺少游泳和水上救生技能,容易引发悲剧。
其次是家长教育监管不到位。家长对儿童监护责任的缺失以及保护意识淡薄,突出表现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多、隔代抚养现象普遍,对孩子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教育态度。
三是安全教育存在盲点。防溺水安全教育是预防青少年溺水事故的首要屏障,目前,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安全教育盲点,比如,水上安全教育的意识淡薄、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的施教内容与科学的施教指导;水上安全教育实践力匮乏,仅停留在一封告知书层面,满足于纸面上、课堂上、网络上的教育,脱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存环境,实效性差。
四是缺乏有吸引力的替代性活动。我国青少年溺水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凉爽的避暑条件、安全的亲水环境,以及有吸引力的公共文化替代型活动,给孩子们自行结伴戏水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是需要凝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的共治工程。夏季我市水库、河流、沟渠、堰塘等开放性水域众多,这就需要地方和部门既要重视面上的应急,更要注意点上的预防,对辖区水域危险点位要全面排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巡逻防护不漏一处。乡一级党委政府可探索设立专门救援队伍和装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直面防溺教育——
水上公安独辟蹊径显成效
主持人:你的剖析很深刻,找出症结所在。那么,在防溺水方面水上公安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刘钺:就我市而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市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全市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完善政府属地负责、部门各司其职、社会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未成年人溺水事故发生。
作为水上公安部门,我们将坚守职责,把分内事干好,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部门协作,把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落实到家庭,落实到河流、湖泊、水库等危险水域,最大限度减少隐患。
在扩大社会宣传效果方面,我们加强与南阳日报社公益合作,在报纸、新媒体平台重磅推出中心城区防溺地图、南阳市全域防溺地图,标识出全市河流、水库、湖泊等重点区域的危险水域,提醒市民,减少溺水事故发生。
在提升救援能力方面,我们与南阳公羊救援队等公益组织合作,面向中小学生在白河上开展防溺水现场教学活动,教孩子们学习防溺水知识和溺水自救方法,广受孩子和家长欢迎。
加强立体防控——
力争让“智防溺水”亮相白河
主持人:针对重点水域、区域涉险行为,国家明确提出,利用现代科技提升危险区域的识别防控能力。那么,我市在这方面有什么进展?
刘钺:目前,包括我市在内,重点水域周边因地制宜设置隔离防护设施,比如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四个一”建设,都有一定效果。
我们正要做的,就是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结合实施“雪亮工程”“天网工程”,统筹规划涉险公共区域立体化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对重点水域、区域涉险行为的识别防控与应急救援能力。而通过“人防+技防+物防”叠加互补,确保重点水域岸线等部位全覆盖,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我们的努力下,7月上旬,由市慈善总会牵头,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智防溺水天下无溺”公益募捐活动,募集善款全部用于购置“智慧防溺水告警柱”和“5G智能救生圈系统”等设备,拟分期分批在南阳市内的危险水域进行安装,首批计划投放在卧龙大桥、淯阳桥、仲景大桥、白河大桥、光武大桥和南阳大桥附近水域。目前,在社会各界支持下,这项活动正在全力推进中。
建立健全视频监控、信息化预警等智能化防控体系,持续推进“全线设防”,确保重点水域岸线等部位全覆盖,一旦出现苗头性动向,能够及时发现并高效处置。
展望防溺未来——
通力协作堵疏结合是良策
主持人:利用科技的力量,减少溺水事故,令人期待。防溺水是项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你看来,要做好防溺水工作,你有什么建议给大家分享?
刘钺:预防未成年人溺水是个社会系统工程,要靠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首先,教育部门要发挥学校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认识防溺亡宣传教育的重要性,真正把防溺亡教育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要强化多载体的预防溺水安全教育,让学生能真正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要强化低年级等重点关注对象,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
其次,堵疏结合,配套建设安全休闲场所。当前未成年人溺水预防主要以“堵”为主,强调的是劝阻制止未成年人接近水域,杜绝与水的接触,这固然有一定效果,但未成年人的天性喜欢戏水,全市范围内很少有适合未成年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尤其暑假期间,很容易发生未成年人在周边坑塘水渠游泳避暑的情况。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和投入,在城乡建立安全可控的统一游泳场所,让未成年人在假期安全游泳避暑。
第三,让未成年人学会游泳学会自救。研究表明,游泳技能的掌握及合理运用是预防、避免溺水的关键,在危急时刻往往会起到化险为夷的作用。
主持人: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防溺水工作的认识和期望,你想说什么?
刘钺:我希望“智防溺水”系统早日亮相白河,我更希望南阳无溺,天下无溺!(全媒体记者 杨青晓 张飞)
扫码观看访谈视频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报名晒幸福 浪漫过金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