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
“五星”创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创建“五星”支部的冲锋号吹响以来,红泥湾镇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以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聚焦五大创星标准,坚持党委主抓、支部主建,在“五星”支部创建中列出“方程式”,答出“最优解”,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党建领航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强基固本,种下优良之“根”。坚持每月邀请包联县处级领导到镇到村指导,进行现场办公;明确党委书记包五星、副书记包四星;建立周提示、月调度、季观摩、半年考核、年终述评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开展“逐村观摩、整乡推进”活动,每半年开展“五星”支部创建为主题的支部书记大比武活动,育好头雁建强队伍,推动村党支部全面过硬。“多方”集结,加速创建之“果”。成立了由镇党建办、农业农村中心、平安建设中心等部门19名工作人员组成的“五星”支部创建专班,划分5个责任小组,按照“一星一专题”推进工作,红泥湾镇通过组建“县处级领导+科级干部+第一书记+专班成员”队伍,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分包、纵向指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创星”一盘棋、“争星”一条心、“摘星”一股劲的良好氛围。落实奖惩,开出争星之“花”。要求各村(社区)签订《红泥湾镇“五星”支部创建目标责任书》,把“五星”支部创建工作纳入《红泥湾镇“两个高质量”考核方案》,与年度绩效考评、评优评先直接挂钩。
产业富民
增强乡村振兴实力
“五星”支部创建,产业是关键。红泥湾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各村(社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抓好产业兴旺“关键环”。一是聚焦“一村一品”,培育特色产业。以庞庄村、四和社区为例,庞庄村依托金田地农优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群众走以辣椒、大蒜、艾草、米线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化路子;四和社区依托紧邻镇区优势,发展黄金梨、红籽石榴、蔬菜、艾草等特色产业300多亩。二是推动规模经营,壮大集体经济。督促指导各村(社区)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前期的工作,目前庞庄村已完成土地托管2004亩,东孙庄村完成土地托管2700亩。三是用活“双绑”机制,助推产业蝶变。庞庄村的金田地农优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省内外知名调味品企业签订常年供货合同,销售辣椒、大蒜系列产品;四和社区借助“双绑”机制,充分发挥承善堂生物科技、新鑫缘建材等龙头企业优势,通过集体参与、土地入股、群众分红等途径,成功带动了社区集体和群众“双增收”。
群星并进
汇聚乡村振兴合力
红泥湾镇坚持分星创建“一星一专班”,全面压实各专班具体责任,激发全镇创星动能。一是聚力环境整治,绘好“生态宜居图”。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完成户厕改造4199户,清理杂物、黑臭水体280余处,新植苗木10.5万棵;先后打造了下里、马刘营美丽乡村;组织党员开展人居环境志愿服务,形成“党员干部为表率,广大群众齐参与,干群携手共整治”的局面。二是聚力平安创建,织密“平安法治网”。建立“四级包保”工作机制,120余名党员干部层层落实包保责任,深入各村开展“六防六促”安全隐患排查;坚持镇、村两级信访周研判例会制度,排查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提升法治广场、法治长廊阵地建设,现有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聚力民之所向,奏响“文明幸福曲”。紧扣“文明幸福星”创建要求,高标准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个、文明实践所1个;积极开展乡村光荣榜、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其中东连庄村魏传科荣获省级“乡村光荣榜—好邻居”表彰。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送戏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用活红色资源,“塑形铸魂”打造文化强地。东连庄村改造提升宛东战役烈士陵园,建成马刘营红色美丽乡村和宛东战役史馆,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抓“五星”支部创建,就是抓乡村振兴。红泥湾镇将围绕“二星”支部全面覆盖、“三星”“四星”集中连片、“五星”支部不断涌现的创建目标,吹响创星争优‘冲锋号’,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持续推动创“星”工作走深走实,努力绘就“星”耀红泥湾的璀璨画卷。(全媒体记者 孙义峰 通讯员 陈 磊 党 琪)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唐河县昝岗乡:守好筑牢“防溺水”生命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