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社四省五市考察采访纪行② | 四川绵阳:勇做科技创新“领跑者”

关注南阳网
南阳日报社四省五市考察采访纪行② | 四川绵阳:勇做科技创新“领跑者”
作者:  姜旭 吕文杰

南阳日报社四省五市考察采访纪行② |

四川绵阳:勇做科技创新“领跑者”


1.jpg

涪江边的绵阳美景。

  【绵阳市情】

  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2.02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25.66万,辖3区(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5县(三台县、盐亭县、梓潼县、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代管1市(江油市),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学城办事处。绵阳是四川省第二大经济体,2022年GDP突破36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四川省前列。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学时代就学过刘禹锡的《陋室铭》,但直到这次采访,才知道子云亭在四川省绵阳市。

  和南阳一样,绵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却以科技创新闻名天下,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唯一以“中国”冠名的科技城,有“西部硅谷”之称。

  一不靠海、二不沿边、三非省会,绵阳凭什么成为中国科技城呢?

  工业园区化高端化

  “企业满园”带动产业兴旺

  涪江之畔,万物萌发,草木吐绿,鲜花盛开,绵阳街头一片盎然春意。

  记者走进绵阳市科技城新区涪城片区展厅,工作人员利用AR动态识别技术、符号识别技术、裸眼3D技术、空间透视技术,为记者开启了一场独特的“科技创新之旅”。现场展示的暴风系列无人机、优思智能无人船、北斗高精度接收机、北斗云健康手表、AI学习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让记者大开眼界。

  工作人员介绍,涪城区正着力打造卫星应用科技园、生物科技园、5G科技园、核技术科技园、信息安全科技园、中科院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国家大学科技园等8个高科技园区。

  在绵阳采访的路上,记者看到两旁的工业园区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问当地向导绵阳有多少工业园区,向导说“好多”,也数不清楚。记者查了一下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看到绵阳的产业园区多达216个。

  绵阳以园区为载体做强工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推进“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强化“镇园之宝”培育,今年力争新增千亿级园区1个、500亿级园区1个、500亿级产业集群1个。

  早在“三线建设”期间,国家就在绵阳布局了一批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业,奠定了绵阳雄厚的科研资源和产业基础。国家“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就有绵阳的长虹集团和九洲集团。

  此后几十年,科技之树在绵阳茁壮成长。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这些彪炳史册的“两弹元勋”长期扎根绵阳,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为绵阳赢得了中国重要国防军工与科研生产基地的战略地位。

  绵阳将科技创新作为立市之基,在“五市战略”(科技立市、产业强市、开放活市、人才兴市、生态美市)中,科技立市排在首位。

  绵阳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科创高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7.15%、居全国前列。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榜上,绵阳位列第20名,是中西部地区唯一进入20强的非省会城市,也是进位最多、最快的城市。

  绵阳现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5家,西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15所。在绵阳扎根落户的,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亚洲最大风洞群”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环境友好能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空管监视与通信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IBM公司大中华区首个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

  绵阳的核科学技术、空气动力、激光等学科处于世界一流水平,航空发动机研发试验、航空电源系统、磁性材料与元器件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创新支撑下,绵阳市已形成特色鲜明、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和化工、北斗卫星应用、5G+物联网、生物医药成为绵阳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其中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年营业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800亿元、600亿元。

  从雷达到火箭,从“神舟三号”到“天舟二号”,从大飞机到“天问一号”……“绵阳造”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屡屡建功。“绵阳造”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的有22种,位居全国前三的有51种。

  铁牛广场坐落在涪江边,是绵阳市民重要的休闲场所。在这里下棋的王老先生自豪地对记者说:“天上飞的,公路和铁路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我们绵阳研发、生产的核心零部件。”

  【记者感言】绵阳的产业园区不但多,而且很有特色,大多瞄准新赛道,比如高端显示、先进材料、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等。反观我们南阳,产业园区也不少,但规模和集中度不如绵阳。在园区定位上,传统产业园区居多,战略新兴领域和前沿领域科技特色园区少。

  引入科创“飞地”

  科研资源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

  科技创新,自然不能循规蹈矩。

  绵阳拥有两院院士30名、占四川省近一半,还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6万人,科研与人才资源让不少省会城市都自叹不如。

  富集的科技创新资源需要转化渠道,绵阳跳出闭门转化的窠臼,建设并高效运行“两城两镇”,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资源汇聚绵阳。

  “两城”指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

  在国家叫停高校异地办学的背景下,2022年4月,绵阳市委、市政府部署打造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通过云上招引、云下落地,引育科技创新人才,促成科技成果转化。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设有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的线下展馆。

  云上科技城广泛汇聚创新资源,打造立足绵阳、服务四川、辐射西南、连通国际的科技资源集聚中心和科技服务创新平台,实施更高效更便捷的招院引所、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云上大学城已吸引了中科大、华中科大、厦门大学等20所高水平院校入驻,引进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航空动力与新型能源研究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绵阳。

  四川虹科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玻璃晶化控制技术研究中有一项关键技术难以突破,联系了多家科研机构都未能解决。该公司将技术需求抛向云上大学城,武汉理工大学第一时间“接单”,成功“揭榜”,该校提供的解决方案得到企业认可。

  “两镇”指院士(专家)小镇、科创基金小镇。

  院士(专家)小镇坐落在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这里有最新的咖啡机器人和迷你版迎宾机器人,充满科技感。张华正是院士(专家)小镇落地的第一个专家团队项目“创青年·1952”的负责人。该项目针对中小学“线上”“线下”开展软体机器人设计、3D打印设计等课程,设有“软体仿生蜘蛛”“折纸浮动球”“智能机械臂”“折纸机器人”等多种教具,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吸引3000名青少年到此进行科普研学游。

  “‘创青年·1952’由我们与西南科技大学机器人团队共同打造,将建成集研学、科普等为一体的教育实践基地。”青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管点点说。

  科创基金小镇位于绵阳市高新区飞云大道,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参与的运营模式,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等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发展,2022年已入驻金融机构13家,管理基金规模268亿元。

  【记者感言】院士(专家)小镇解决“智”问题,科创基金小镇解决“钱”的问题。绵阳借助“两城两镇”,实现科研与产业力量线上线下“双向奔赴”,更多技术需求被突破,更多科研成果被转化,更多创新人才被挖掘,更多新领域新赛道被发现。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可以借鉴绵阳的成功经验,打出体制机制创新“组合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助理“穿针引线”

  科技成果加速奔向市场

  科技转化,许多时候遵循“水桶原理”——不仅要看技术的先进,还需补齐短板。为此,绵阳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推行科技助理制度。

  2022年2月,绵阳从院所、高校、企业遴选53名科研人才和科技管理人才担任科技助理,推进招院引所、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工作,助力打通科技创新需求端和供给端。

  科技助理在前端对科技创新成果“把脉问诊”“穿针引线”,政府在制度、资金等要素上配套整合,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奔向市场,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科技助理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向市场。

  科技助理田勇拿出一张表格,上面是梳理出的180余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每个项目进入市场后,都将成为“爆款”。

  田勇跟踪的“高性能苯基硅橡胶产业化”技术,从研发成果转化为年收益超亿元的8条生产线,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过去,因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沟通不畅,科研成果转化犹如盲人摸象。在田勇等人的帮助下,该项目顺利获得800万元科技金融贷款,转化工作大大提速。

  这并非个例,绵阳科技助理从企业创新需求端入手,以“一企一策”方式解难题,促成东材科技、永贵科技、四川新投智城、中科融创等企业与院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20项,达成合作意向10余项。

  科技助理让更多创新资源涌入绵阳。

  科技助理朱玉玉上岗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同事联手,一天内促成了两场联谊会,让西南科技大学分别与长虹集团、九洲集团共话发展。

  两场联谊会的主题都是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合作发展。在朱玉玉看来,科技助理当纽带,企业、高校共谋发展,就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创新主体的协同作用,使其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一年来,科技助理成功招引航天三院磁电总体部“航空航天星途鲲鹏创新研究院”等6个项目落地绵阳,成功推动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团队在绵阳设立研发机构。

  科技助理让更多创新人才驱动发展。

  绵阳科技型企业频频引来行业“大咖”支招,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助理的牵线搭桥。

  如何把更多创新人才引入绵阳?绵阳推出科技助理“1+1+N”模式,即“1个科技助理+1个科技助理所在的原单位+N个科技助理背后的校友会、朋友圈等群力量”,最大限度借力“最强大脑”。

  科技助理韩正勇经过长期对接沟通,邀请中南大学智能网络与协同计算课题组专家潘登去绵阳,为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三牛智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传“真经”,并接下了企业的技术攻关难题。

  2022年,绵阳科技助理共收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715项,解决需求150余项。

  【记者感言】科技成果转化一端是需求,另一端是供给。需求端和供给端往往因为信息渠道不畅无法对接,这就需要有人牵线搭桥,科技助理应运而生。科技助理制度有效加长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短板,而这种短板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

  作为中国科技城,绵阳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以理念创新开拓发展新思路、以科技创新抢占发展新高地、以产业创新厚植发展新优势、以区域协同创新优化发展新格局、以体制机制创新增添发展新动力,正向着建设中国科技城、打造成渝副中心的目标阔步迈进。(南阳日特派记者 姜 旭 吕文杰)

2.jpg

云悦读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