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刘珊珊)“以前只知道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却不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自从孩子在实践基地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综合实践活动后,才知道原来教育的天地如此广阔,孩子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如此多样,为内乡能有这样一所综合类教育场所感到骄傲!”内乡县一初中学生家长刘旭在提起南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南阳实践基地”)的育人方式时,赞不绝口。
南阳实践基地位于内乡县城西区,于201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200亩,建筑面积8.5万㎡,总投资超3.5亿元,是教育部规划建设的全国149所、河南省9所、南阳市唯一一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近年来,该基地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中要求的“立德树人”总任务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实践培训、课程建设和内部管理三措并举齐发力,不断促进综合实践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推进实践培训,拓宽发展之“面”
实践基地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首要职责,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综合实践教育基本要求的路径之一。
明确培训目标。积极发挥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功能,正视南阳地区可供开展专业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问题,从实践活动类型、任课教师、学生家长视野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一步争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青少年专家学者等意见后,确定把初中二年级段学生作为公益性培训对象,通过在实践基地进行集体培训,最终达到实践活动育人、文化传统育人、科技创新育人、管理服务育人的“四育”活动目标。自2019年9月运营以来,共开展培训44期10余万人次。
确定培训方法。实践基地把活动预期目标与研究学员成长期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相融合,确立以“学生为本,学生为主”的基本思路,从开拓思维、启迪智慧,提升学员自我认知能力着手,精心设计了“5天4夜、4天3夜、3天2夜、2天1夜”等不同周期的培训方案,通过参观体验、实践操作、素质拓展、外出研学等形式,组织学员参加多个类型的实践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目前,实践基地已形成“场馆教学+素质拓展+早晚间军事项目”的闭环管理模式,达到“培训一周受益终身”的活动目的。
扩大培训范围。实践基地积极整合现有场馆场地、活动器材等优势资源,不断优化特色课程建设,积极扩大实践培训的受益群体。纵向上打响“业务”品牌,与南阳市教育局对接,大力向南阳市区和周边县域开展推介,先后培训南阳市第二十完全学校、南阳市第十五小学等学校学生1.5万人次;横向打响“惠民”品牌,积极承接社会化运营项目,先后承接企事业单位素质拓展、团建等社会化培训5.3万人次。同步,积极承办南阳市中小学生篮球赛、足球赛、舞蹈比赛,以及内乡县各类大型运动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先后多次受到省、市教育和文化等部门肯定。
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发展之“基”
实践基地把打造内涵丰富的实践课程作为践行“出彩基地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聚焦能否让学员乐于参与,能否让学员实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阶段性目标,来审视活动课程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做好减法,适时淘汰成效不佳的课程。实践基地把满足学员和社会需求,作为开设室内场馆类课程和室外素质拓展类课程的检验标准和依据。紧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方向的变化,综合考量参训学校对实践基地活动课程的评价意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优化。如,取消学员兴趣度偏低的巧绣编织课程和操作难度大的石刻砖画课程。
做好加法,打造南阳基地特色课程体系。依托南阳厚重的历史文化,结合中小学校道法、语文、音乐、信息等学科中对“我的家乡”“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等育人方面的要求,特别打造出秉楚风汉韵、承“智·衡”教育的创客科技、劳动教育、人文法治、非遗传承、电商经济、素质拓展六大课程体系,涵盖了国防教育、公共安全、3D打印、心理健康教育、烙画沙画等28个室内专题场馆和真人“CS”、电子激光打靶、中空五连、团队浮桥等56门室外素质拓展活动课程。如,围绕内乡宛梆艺术,开展服装穿戴体验、演一演“四大才子、唱一唱“打金枝”等寓教于乐的戏曲文化体验活动;结合传统农耕方式和现代无土栽培技术,让学员体验水里的“芽菜飘香”等。
做好乘法,以项目建设丰富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在开展好常规实践活动课程的同时,聚焦社会热点,更加关注可以满足学员深层次精神需求和生命安全教育需求的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场馆,为青少年提供学习阵地,激发爱国热情,提升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建设了国防教育基地,通过开展“102火箭筒操作”“对运动目标射击”“87式迫击炮操作”等体验活动,有效增强学员的国防意识;预建设南阳市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培训中心,提升学员防溺水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创新管理模式,护航发展之“势”
实践基地先后制定了涵盖纪律规定、办公、业务、保障、考评等42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的落实促使基地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建立对标先进完善提升机制。先后组织人员对安徽铜陵的劳动教育“生活化”、山东威海的课程建设“启智求新”、青岛即墨的活动遵循“快乐体验”等做法进行实地考察,汲取这些实践基地在硬件配备、资源课程、组织管理和安全保障及建设规划等方面先进经验,建立起南阳实践基地 特色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如,探索形成了在学员日常培训中实行连队管理、内务管理和无声餐厅管理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
与社会各单位实行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实践基地作为内乡县职教园区的先行单位和“大本营”的优势资源,与社会各单位建立共建共享友好关系,不断延伸了育人路径,丰富育人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先后完成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和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创建任务。
规划建设高质量高层次培训机制。按照专业行业和学科领域,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训机制,逐步形成以才带才、以才育才、以才聚才的良性循环。坚持“传统理论课+实践教育课+体验教学课”的理念,对教师进行“订单式”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并邀请安徽工程大学专家教授,针对不同类型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和实操演练,努力把实践活动的教育成果及时转化为内乡生动实践。
“俗话说:下水方知水深浅,探索真理靠实践。注重实践育人,主张知行结合,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教育是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最贴近生活的生动课堂。实践基地将通过持续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势多种多样、流程紧凑有序的实践活动,努力把这里打造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平台。”实践基地党支部书记王俊平对基地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
编辑:科教新闻01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