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我想你了!”“杨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给我们上课啊……”时至今日,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高中高一(2)班学生李和康,仍旧接受不了杨老师去世的事实,每天都在给她的微信发着留言消息。
李和康微信中的杨老师,即该校高一(2)班班主任杨立芬。
出生于1972年的杨立芬系邓州市罗庄镇人,1996年毕业于许昌师专,2005年调至穰东高中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人要尽心工作,不断学习进步。”这是杨立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从教近三十年,杨立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杨立芬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学生基础不同,布置的作业任务也就不同:基础差的,就要求他们每天背诵一定量的英语单词,阅读能力差的,就找来经典阅读理解篇目进行训练。杨立芬还坚持推行启发诱导式教学,每次考完试后都让大家先自己检讨反思,然后6人一组讨论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疑问;讨论完后解决不了的疑难点提出来,她再一一讲解。通过这种启发诱导式教学,学生们知识点记得更牢,进步更快。
“杨老师每次备课,都会在网上查阅大量的名师示范课,还会跟我们讨论最近网络上的热门事件,选择那些能与教学结合的热点,作为课堂导引,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年轻的英语教师张萌娅说。
因为努力钻研,尽心工作,杨立芬的教学很受欢迎,课堂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她讲解英语单词时总是别出心裁,独具一格,譬如“wonderful”谐音“玩的ful”,玩的满足就很精彩;“college”谐音“靠立志”,立志才能成功考上大学,学生们听后过耳难忘。
每天从早到晚,杨立芬都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办公,一下课,学生们都喜欢围在她的身旁说笑聊天。学生韩永烨说:“杨老师帮我们调解矛盾,教我们为人处事,还会讲自己年轻时的事情,说让我们吸取教训,以后少走弯路。”
教师刘申华说,杨老师总是以校为家,周末寒暑假坚持在学校备课学习,一年365天至少有300天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杨老师心里永远装着工作,有时出门逛街,逛着逛着,她会忽然掏出笔记本开始记录,说是想到一个英语单词的最新注解。
去年暑假,担任毕业班英语教学多年的杨立芬,主动找到学校要求到一年级当班主任;谈及初衷,她说农村留守学生多,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有了问题到了高三就难处理了,影响学生考学择业,人生发展。
为了当好班主任,杨立芬自当年5月份开始自学心理咨询师相关知识,就在去世前一个月,她刚刚考取了中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她是真的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不然不会如此全情投入,在快退休的年龄去考心理咨询师。”穰东高中校长李洁说。
杨立芬确是一个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人,她把满腔爱心全都倾注在了学生身上,倾注在了教学事业上。
学生马晶高三时候,有一次跟杨立芬聊天时说到自己胃疼,结果下午刚一放学,杨老师就站在教室门口等她,说做好了饭菜让她到家去吃;吃饭中间,见马晶不喜欢吃胡萝卜,杨立芬立刻就又重新炒了菜。“那种温暖与亲切,真像妈妈一样。”提起杨立芬,马晶泪流满面。
杨立芬常说:“学生没有好坏之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一种性格都有它好的一面,引导学生找到自我最重要。”
学生李和康违反校规后,高一阶段的几个班主任谁也不愿再接受他。杨立芬却主动把他要到自己班里并联系了他的父母,跟他们沟通探讨了家庭教育问题;找到症结后,杨立芬又多次找李和康谈心,说:“开朗活泼是好事儿,但首先应以学业为重;即便将来不上大学,学的知识经商或者当兵也可用上。”李和康第一次尝到被肯定的滋味,觉得生活不再迷茫,从此干啥都有劲儿。他说:“是杨老师收下了我,不然我就没有学上了。我真的很感谢,我一辈子都会记在心里!”
凡是接触到杨立芬的人,都会被她的真诚与爱心打动。
去年一天夜里,教师王范突然肚子疼,杨立芬和另外两位同事立刻连夜把她送到医院,检查以后说是结石,医生建议保守治疗,希望自然排出结石。回校以后,杨立芬就四处打听可以快速排出结石的偏方,并按照偏方买好食材,炙好装瓶送给王范老师。
“我家是平顶山的,每次回家来校,下车后还有段距离,不管雨雪天气还是炎炎夏日,杨老师都坚持雷打不动地骑电瓶车去接我。”提起杨立芬,刘申华语言中满是感动。
杨立芬还把满腔热心融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次上街她都会问大家,谁需要领快递,她会帮忙把快递领回来;同事们谁有紧急事情请她帮忙上课,她从不推辞;如果第四节没课,她就会多做饭菜,叫邻近的老师学生们来吃;每次去超市买水果零食,她都要多买点,好分给门卫和校工一些……
去年疫情停课期间,杨立芬选择了留校教授网课。她说:“在学校里可以专心备课,保证教学质量。”不管有没有辅导课,杨立芬都坚持早上五点半准时督促学生起床学习;即便是在感染新冠肺炎后,心口疼痛晕倒两次,也依然从早到晚忙于工作学习。1月9日,在学校领导的劝说督促下,杨立芬才到医院去做体检。
“医生让我妈不要上课了,回家静养,确保休息好。”杨立芬的女儿任艺璇说,“可是我妈坚持不跟我们回家,说再过两天就放假了,等课上完了再休息吧。”
1月11日早上五点半,杨立芬和往常一样打开钉钉群,督促学生们按时起床并开始上直播课;六点左右,正在上课的学生们忽然听到杨老师说难受,随后杨老师的声音就越来越小,最终躺倒在了地上……
年仅50岁的杨立芬,就这样倒在她默默奉献了27年的课堂上。
杨立芬离去了,但在师生们心中厚植下了难以忘怀的爱与温暖。
刘申华说:“杨老师是我见过的胸怀最宽广的人,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或者在社会上受到不公待遇,她都很宽容,说咱不要去跟别人计较一些东西,公道自在人心。”
“杨老师说退休后要去支教,要在讲台上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高一(2)班的学生们在直播课上目睹了杨立芬的最后时刻,纷纷感动地说,“她做到了!”(通讯员周冀豫)
编辑:杜增波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