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庞伟英 张智萍)为了改善中医药人才发展环境,解决中医药人才“引进难、培育难、留下难”问题,去年以来西峡县采取“柔性引+专项引,定向育+定单育,环境留+政策留”方式,培肥中医药人才成长土壤,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体系,培养造就一支适合西峡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队伍。
柔性引+专项引,做好“精准引才”文章。实施“西峡籍在外名医柔性引进工程”,组织西峡县人民医院、西峡县中医院、健和医院,成立专项柔性引才团队,到北京、深圳、南京、郑州四个人才工作站,举行“西峡籍名医归巢助发展”活动,组织西峡籍在外名医与县内医院实施“点对点”对接、“一对一”洽谈,建立“柔性合作、网上会诊、导师培养、重症转院、共建平台”等机制,充分发挥在外名医乡贤作用,提升西峡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去年以来,全县柔性引进副高以上中医药人才38人,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针对在外医卫人才引进难、留才难问题,西峡县瞄准省内医科院校精准引才,每年定期开展“仲景故里专项引才活动”、“兴峡中医引才活动”。去年以来,先后三次组织3家县级医院和16家乡镇医院赴河南中医药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澍青医专、河南医专、漯河医专、商丘医专、濮阳医专进行精准定点引才,先后为西峡人民医院、西峡县中医院、健和医院和16家乡镇医院引进中医药人才362人。
订单育+定向育,做好“按需育才”文章。根据中医药人才培育“重临床、强能力”的特点,西峡县实施了“中医药导师帮带育才工程”,积极与名院名医名家沟通联系,推荐一批成长性强、学习能力强的中医药人才跟随导师帮带学习,提升实操能力和医疗水平。今年以来,先后推荐137名中医药人员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导师帮带学习。采取“企业+院校”模式定向培养中医药人才,引导宛西制药公司、张仲景大药房公司与中国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仲景中医药班”,设立100万元“仲景中医药奖学金”,鼓励西峡籍学生学习中医、传承中医、弘扬中医,培养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中医药特色人才。去年以来,发放“仲景中医药奖学金”116万元,为宛西制药公司、张仲景大药房公司培育中医药专业人才368人。实施了“兴峡中医名科孵化工程”,进一步深化“顺西合作”,开展“名医带名科”活动,组织北京顺义区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17名中医药专家一对一帮带西峡县15个中医专科,从“人才培养、硬件提升、专家会诊、名医指导、帮带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带,建强了西峡中医药卫生体系,提升了西峡中医药卫生水平。
环境留+政策留,做好“用心留才”文章。建立“医卫人才专编池”,核定60个人才专项编制用于引进医卫人才,采取“定岗腾编”形式运转,确保“医卫人才专编池”内始终保持60个左右编制随时可用。制订《西峡龙乡名医评选办法》,每年评选20名“西峡龙乡名医”,财政每人奖励2万元。去年以来开展了“第一届西峡龙乡名医”评选活动,20名优秀医生被评为“龙乡名医”,30名优秀护士被评为“龙乡名护士”。制订医卫人才引进奖补政策,对新引进一本、研究生、博士学历医卫人才,每人每年分别奖补0.96万元、1.2万元、6万元,连续奖补三年。去年以来,先后为520余名医卫人才发放医卫人才引进奖补资金和科技创新奖励资金462万元。开展“青年医卫人才联谊会”,解决医卫人才关键小事,用温情留住人才。实施了“名主任中层培育工程”,对于引进的一本以上学历医卫人才,工作满6年,具备一家能力素质,优先任命为科室副主任或主任,让医卫人才政治上有地位、发挥作用有平台。
编辑:南阳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桐柏县毛集镇:守牢燃气安全防线,守护百姓“烟火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