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雄渠”到“红旗渠” 奋斗精神一脉相传
王 兵
去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纪念馆参观时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在党的领导下,林州人民在太行山上开凿出了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而在500多公里外的淅川县盛湾镇土地岭村,几个村组不足4500人,竟然也建成了一条“英雄渠”。“英雄渠”虽然只有16.5公里长,却是河南省第一次利用高山修渠的办法解决山区群众的饮水问题,比红旗渠修建的年代更早。
从“英雄渠”到“红旗渠”,奋斗精神一脉相传。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红旗渠和英雄渠精神依然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依然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宝贵精神财富。
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践行“红旗渠精神”。红旗渠和英雄渠都是当地人民在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原则的基础上修建的。修英雄渠时,设备简陋超乎想象,没有专业测量设备,就靠泥瓦匠人水平尺、人眼瞄规划渠线;没有开山工具,就用硝、磺、木炭自制炸药,用火折代替导火索;没有水泥,就用石灰、黄泥糊。这场硬仗,充分表现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当下,淅川县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组织部门要为中心工作保驾护航,就必须充分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只为干成找办法、不为干不成找理由。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强化“主人翁”意识,牢记“岗位就是使命,责任就是命令”,尽力到最大极限,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实现第一,以高质量组织工作助推淅川高质量发展。
要坚守初心,为民奉献,传承“红旗渠精神”。我们在新时代传承“红旗渠精神”,就要坚守初心,为民奉献,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要尽心尽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坚持保护好群众利益,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纠正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让全县人民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底气。
红旗渠和英雄渠的故事,记载着林县和淅川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身影,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红旗渠和英雄渠的精神,将历久弥新,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不断创造出新的不凡业绩。
(作者系淅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把握新思想 开启新征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