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日报社论 | 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 拼出跨越发展新天地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日报社论 | 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 拼出跨越发展新天地
作者:  南阳日报评论员

南阳日报社论 | 

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  拼出跨越发展新天地

南阳日报评论员


  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已经全面起势,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唯有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迎难而上、战天斗地,敢拼敢干、善作善成,以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实际成效体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

  弘扬红旗渠精神,要敢拼敢干。修渠之初,林县要钱没钱,要技术没技术,要专家没专家,要资源没资源,但林县人民靠着两只手、一锤一铲,苦战十载、挖渠千里,创造了“人造天河”的惊世之举。现在,南阳所拥有的条件,要比修建红旗渠时好得多,具备加快发展的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生态优势等,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想发展、快发展的愿望迫切、斗志昂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和借口干不好、干不成。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不是封出来的、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全市上下一定要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大力弘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拿出超常规举措,滚石上山拼上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真作为、真担当、真落实,干成一番新事业、拼出一片新天地。

  弘扬红旗渠精神,要善作善成。南阳曾经也有过“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成功经验,2012年农运会在时间紧、任务重、基础差、底子薄的情况下,全市上下克难攻坚,最终出彩完成任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迁安,“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创造了又一个奇迹。红旗渠精神和农运会精神、移民精神一脉相承,落脚点都是迎难而上、善作善成。实践证明,干成事才是真本事,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在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难啃的硬骨头,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敢担当的宽肩膀,更要有能干事干成事的真本领,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全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服务企业能力、招商引资能力、项目建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投融资能力等,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以志在必得的豪情壮志、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干准了不放手、干不成不松手、干不好不丢手,善用“千方百计”化解“千难万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善于变“不可能”为“可能”,奋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弘扬红旗渠精神,要领导带头。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干部推进一米,群众定八分;领配给粮时,群众分两斤,干部只分一斤半。“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就流成河”,只有领导干部走在前、作表率,才能带领大家跟着学、照着做、见成效。“建强副中心、奔向新辉煌”,必须充分发挥好“关键少数”的作用,像当年红旗渠工地上的党员干部那样,走到最前面、冲在最险处、干在最难处,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充分凝聚同心圆梦的共识、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就一定能够推动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跑出加速度、跨出高质量。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让我们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