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晚报10年前的一篇报道,引出一个跨越200多年的故事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晚报10年前的一篇报道,引出一个跨越200多年的故事
作者:  王平

南阳晚报10年前的一篇报道,引出一个跨越200多年的故事——

一枚商号章  续写万里茶道的商业传奇


111.jpg

“义兴魁”商号章和压数章

  初冬,微寒中仍带丝丝暖意。11月20日,在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馆长谢总喆向记者展示了由福建人王钰冰捐赠的三饼普洱茶,这三饼普洱茶的外包装上,分别书写了“大义”“复兴”“夺魁”几个大字。

  “关于‘大义’‘复兴’‘夺魁’,有一个悠远的故事,可以上溯到清代嘉庆年间。”谢总喆说,在这个故事中,有古人知恩感恩报恩的往事,也有作为南船北马、汇通天下和万里茶道中转枢纽商业聚集区的熙攘古镇。而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从过去讲到现在,缘于《南阳晚报》10年前刊发的一篇报道。

666.jpg

2012年11月19日《南阳晚报》的报道。

  一篇报道  引出前尘往事

  2012年11月19日,本报以《清代赊店商号印章现宛城》为题,刊发了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四枚清代印章的消息,并解读了印章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事情是这样的:社旗县赊店老街旧城改造时,姜先生在一处老房子墙缝里发现四枚印章。2012年11月,他将印章捐赠给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这四枚木刻印章包括商号章两枚,姓名章一枚,压数章(财神像)一枚。其中,商号章分别为“义兴魁”和“双盛久”。两枚商号章和姓名章均长10厘米、宽3厘米,压数章长4厘米、宽2厘米。四枚印章保存完好,刻字庄重沉稳,刻像线条流畅逼真,包浆自然。

  商号印章是旧时商号用来加盖在凭证、包装单、货单等单据上的印章。这四枚印章保存完好,所刻字体均为楷书,并没有出现刻字断裂现象,但商号章“义兴魁”印章的繁体“興”字与正常的繁体字有不同之处。印章上繁体“興”字的左上部撇和左竖没有连接,中间“同”字内部的“口”和左边的竖错位连接。谢总喆为此翻阅了大量有关商号文化内涵的资料并请教民俗专家和文字专家,研究发现印章上的“興”包含四个字,可解读为“同中兴旺、义兴为魁”。

  时光匆匆,10年的光阴弹指而过。今年10月的一天,福建安溪县的茶商王钰冰在网上浏览时,突然看到本报这篇10年前的报道。在反复阅读报道和研究报道所配照片后,他断定这枚“义兴魁”商号印章是他先祖在赊店经营茶叶生意时所用印章,并与谢总喆取得联系。

  解人急难  结缘赊店古镇

  一位福建人,是如何结缘河南、结缘赊店古镇的?这得从200多年前说起。

  据王钰冰介绍,他家祖居福建安溪县,世代种植茶树,经营茶园,以制茶为业。其先祖在制茶时以优质的家乡古茶树所产茶叶为原料,经过千挑万选,采用纯手工古法制茶,石磨压制,泡出的茶水香气扑鼻,独特持久,滋味浓醇,深得民众喜爱、茶商青睐。

  嘉庆二十年(1815年)春,一位孟姓山西茶商到王钰冰家乡采购茶叶时,因不服南方水土和气候,生病多日不愈。人生地不熟之时,仁厚的王钰冰先祖遍请当地名医为其医治,终于治愈孟姓商人的病。为感谢王钰冰先祖救命之恩,孟姓商人引荐其一起贩运茶叶,其先祖在赊店山陕会馆旁边坐贾行商,慕关公义参天地美德而创办“义兴魁”商号。

  赊店曾是闻名全国的商业古镇,具有浓厚的文化积淀,也是我国清代商业发展史的一个典型缩影,享有“天下第一店”的美誉,民间亦有“天下店数赊店”之称。清代鼎盛时期,有13个省的商人在那里经商,500多家商号云集,街道分行划市,相聚经营,生意兴隆。赊店是万里茶道的中转站,即所谓的“南船北马”之地。南方盛产的茶叶,由船运输到赊店之后,再由马车陆路运往北方。

  自此,王家以及乡邻种植、生产的茶叶源源不断以船运到赊店,上岸后由马车北运达包头、归化,直至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这条以输出茶叶为主的国际商道,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可以与“丝绸之路”相媲美,故称中俄茶叶之路,俗称万里茶道。

  随着时局更替,王钰冰高祖于清光绪末年回到福建老家继续经营茶叶。200多年来,王家始终秉承“义冠古今,同中兴旺,魁举天下”经商祖训,守着“义兴魁”这个老字号,种植、制作并销售优质茶叶。

  追根寻祖  期待老店再开张

  为了追寻铭记先祖不远千里艰苦创业的足迹,近30年来,王钰冰和父亲沿着万里茶道寻访了多座城市,但没有任何收获。然而,缘分这件事很奇妙,也仅仅是一个偶然,他从网络上看到了本报10年前的那篇报道,断定这枚“义兴魁”商号印章就是先祖在赊店经营茶叶生意时所用印章。旧时商人经常根据自己的经营项目和经营理念给商号起名字,王钰冰说,他的祖父曾解释过他们家商号的含义:福建民间有“左财右权”之说,印章上繁体字“興”字的左上部撇和竖没有连接,言指人世间的钱财永远也挣不完,千万不能刻意追求,这既是其先祖知足气度的表现,也是警示王家后人经商千万不能见利忘义,只有义字当头,方可财源兴旺。此暗记更起到防伪作用。

  如今,王钰冰继承祖业,精研茶道,不断创新,在继承家族传统古法制作茶品的基础上,重立“义兴魁”老字号经商规矩,以“大义、复兴、夺魁”为新时代经营之道,赢得客户赞誉。除了经营好老家安溪的茶叶生产销售外,他又在西双版纳经营起云南大叶种普洱茶,以此带动当地茶农共同致富。

  日前,王钰冰将其按传统古法制作的“义兴魁”茶品之“大义”“复兴”“夺魁”三饼普洱茶,通过快递方式捐赠给南阳皇粮国税博物馆收藏。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疫情消散之后,把“义兴魁”这个老字号在赊店古镇重新开张迎客,让万里茶道枢纽地赊店古镇的茶商文化重放光芒,为赊店古镇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媒体记者 王平)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北方有小雪 淡妆若佳人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