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英雄渠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探访英雄渠
作者:  水兵

探访英雄渠

水 兵


  淅川有条英雄渠,但很多人不知道。

  南阳有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很多人也不清楚。

  怀着好奇、探问、仰慕的多种心情,我走进秋天的丹淅大地。

  淅川的秋天是美丽的,美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烟波浩渺的丹江,现代科技的渠首,宛如游龙的南水北调长渠,移民新村的红瓦白墙,绿色特色农业的苗圃植被,猕猴桃、软籽石榴园、羊肚菌养殖基地……

  泱泱华夏,楚有先声。“惟楚有才”“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走访的第一站当然是九重镇移民新村邹庄,然后才跨丹江,越山岭,寻找当年修英雄渠仍健在的亲历者三爷和七姑。

  土地岭,石头村,英雄渠,我要寻找对话。

  “要不是吃不上水,谁去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去修渠。”三姑仍是大嗓门地说着。1957年时十五六岁的山花般烂漫的姑娘,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身矮脚短。

  “人有时候真神奇啊,不知哪来的蛮劲,社长一声吼,没有技术,没有工具,没有运输条件,仅凭一碗水和眼睛的测量,一捧白灰作标记,竟在半山腰中垒造起一条三十多里长的空中水渠!那场景,几千男女老少齐上阵,猴子一样悬崖攀爬,绳索系在腰中,人吊在空中,男人打钎放炮,搬石运砖,女人和灰、做饭,天不明就出发,天不黑不收工,多少次摔倒又爬起,手脚擦破,脸被枝条刺秧子划得一条条见血,现在想想都很害怕。”八十五岁的三爷是当年的突击队长,二十岁的棒小伙如今已是皱纹如壑,齿落腮瘪,可提起当年俢渠的事,连说“不后悔,不后悔”。精神焕发,铿锵有力,并竖起大拇指说“了不得,了不得”!

  这是时隔六十五年,我去寻找当年修渠英雄时,一男一女两位老人的对话。

  眼前,是散发着古香的人间的石头村。古朴村落的所有建筑都是石片堆积起来的,连屋顶也没有一片瓦,都是薄石片层层叠压,巧夺天工。路面也是石板,偶有牛羊留下的痕迹,但整体是别致干净的。渠从村旁环绕,清清的渠水,被两旁的树木绿植遮掩……我十万分地惊诧:这是大地上的人间吗?

  只是人都走了,院子、房屋大都空着,显得荒凉,但绝不破败。高高的钻天杨大都一搂难抱,红紫的乌桕已成风景,最养眼的是一树树红红的柿子,小灯笼似的挂满枝头,一群群鸟儿叽叽喳喳飞来又飞去,叫唱着有些寂寥的小山村。

  我决计在石头村住一晚上。找了临路的小农家,放下简单的行李,在夕阳的黄昏里,去坡上散步。金色的秋阳照得我的脸像黄澄澄的香橼,一群黄牛、山羊与我同行,不时地哞咩叫,惊起无数灰喜鹊喳喳翻飞。

  我到溪边,看到菖蒲在风里摇摇摆摆,像蹒跚的老人,饱经风霜。在土地岭,我仿佛看到春天的桃树,萌芽,生叶,抽枝,开花。也看到,秋天的蚁群在运粮,大雁往南飞,山楂树、山毛栎最后的一片叶子自由自在地飘落,又满心欢喜地腐朽。

  这恬静的小山村,甚至有些落寞寂寥的庭院,谁能想到,这儿的人竟能异想天开,在几个高级社和村庄的牛棚里,生发出辽阔的狂想,隔县跨省地去修围堰、筑水库,和人家拼命争取水源,用“人定胜天”的大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钢钎自打,绳索自拧,刮芒硝,买硫黄,烧木炭,自制土炸药,短短半年时间,在层层群山沟坡之间架起一座逶迤数十里的长龙渠,当年春节就吃上了清亮亮的山泉水。精神的力量有时像山洪,能冲破一切阻挡!

  人们称这座渠叫“英雄渠”。

  英雄渠,红旗渠之父,也是红旗渠的老师。据说,当年林县的县委书记杨贵就是在《河南日报》看到报道后,慕名领着一群人来学习了解,受到启发,于1960年,带领林县人民开工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全长一千五百多公里,三条干渠,多条分渠,从山西的浊漳河沿太行山的半山腰引到林州境内。而这条“人工天河”居然是当时的林县人民以小小一县之力,用最原始、最简陋、最落后的凿、斧、锤开挖的,共计削平山头、钻挖隧道、架设渡槽一万六千多个。面对高不可攀、无立锥之地的大山深崖,人们腰系缆绳,荡漾在高山峡谷间炸石开凿,堪称“空中飞人”的作业。从1960年动工至1969年修成,十年间共有八十多人为开挖河渠献身。“地崩山摧壮士死, 天河石栈相钩连。”从此林州六十多万人吃上了水,农田近五千万亩得到了灌溉。

  太行多艰,而林州,更是多难。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叶,共发生旱灾百余次,绝收近四十次,甚至有人相食多次。这是他们开山凿渠的现实依据和“逆天”动力。在如今的红旗渠纪念馆里,我们看到的是林州人艰苦卓绝的辉煌,惊天泣鬼的悲壮,人定胜天的豪迈。

  一渠天下名, “红旗渠精神”传四方。

  可小小的土地岭,几个社区,区区几千人,竟然成就了“英雄渠”——成了名扬天下“红旗渠”的老师。

  这是英雄的土地岭等村庄,英雄后代家墙壁上的爬山虎,深幽又柔韧。草本的龙须草,铺满山坡,秋天里如金黄的棉被。星星草落下了种子,沾满我的裤腿,引来野山蜂跟我数里。同伴问我,是喜欢高大的青冈栎,还是壮硕的松柏,或者乌桕树,我无法回答。但在这里,这英雄的土地岭,我体会到的是一种爱,一种山的原动力和山的刚强、坚毅。

  一切都会过去,包括已经离去的许多修渠人。但唯有一种英雄精神,长久弥散,长留天地。

  我无意寻找一种被虚夸拔高的声音。但人性的真实和生命的价值还是值得追寻的。它关乎到人类生存的终极和活着的意义。

  跑去问青山——是做英雄还是做平民,请用你一世的生命和辛苦,问答我:英雄渠在,英雄安在……

  这是个没有答案的提问,但我还是相信,最卑微的一棵草或最不起眼的一朵花都有它的价值,都有它理想和理想主义的王国。

  它们有时可以牺牲自己,来见证自己。

  生存,努力,让生命绽放,用血汗换来清水,不一定为了自己,却把生命里的不知,送给不可知的人或已消失的爱。

  其实,世间所有的存在都神秘不可测,你说地球如何悬在宇宙?你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了就尴尬,就毫无意义。

  就像我这次的漫游、追寻,是看英雄渠,还是寻找英雄的过去;是探问生命的价值,还是拷问活着的意义,丹江、淅川、盛湾、土地岭、石头村、英雄渠……

  一朵山花,比我们更了解一件美好事物的意义。

  “美好有时会微微倾斜,就好像一个人低头吻另一个人。”那微妙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就像自己的鞋子合不合脚。

  意义,在于追求和信念。心里有,它才有。

  秋来江水澄如碧,江山美好,大地如画。

  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民用生命的大笔写下的诗行,已凝注于太行,吟鸣于清流。即使山河枯废,精神巍然屹立苍穹,流誉百代,绵延不绝。这种精神,应该及早流注到我们的心头,代代相传。让它成为我们崛起和梦想的“引擎”。“前人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我们捧起“苦难”的精神源流,才能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愚公精神,文化的自信与强大才能薪火相传。

  只有心中有家国,才有“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源头活水;只有把大爱和情怀藏于胸间,献于天地,才能春来江水绿如蓝,青山在,人不老。

  淅川移民精神,英雄渠,就是盛开在“一个值得三顾地方”的一朵朵时代之花、英雄之花。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一声啼鸟岩花动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