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通讯员刘朴)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近年来,西峡县二郎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项要求,创新“三专三员”机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专家问诊,当好联络员。
二郎坪镇位于伏牛山腹地,生态优越,建立了“山上种药材、林间养蜜蜂、基地种香菇、水中搞养殖”的特色产业体系。如何让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把经济优势转换为群众的增收动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镇人大代表利用各种资源,邀请行业专家为二郎坪镇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当好联络员。山茱萸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但产量和品质一直停步不前,人大代表李寅兴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深入栗坪、湾潭等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实地查看和走访座谈,与二郎坪镇合作开展山茱萸种植“四优四化”科技支撑项目,年提高山茱萸干皮产量30余吨,品质也大幅提升,惠及8个村1000余户群众,人均增收2300元。中华蜂养殖作为新兴产业,人大代表周轲邀请省畜牧局专家就蜂王培育、蜂箱布局、防疫处理、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提出科学意见和建议,村集体和养殖户迅速响应。中坪村通过改变基地布局,强化蜂王繁育,养殖规模从350箱自行繁育增加到710箱。大庙村重新选址建设新的养殖基地,村集体增收2.6万元。栗坪村养殖户李白通过科学防疫,提高蜂蜜产量200余斤。碧宫苑的淡水鱼养殖在人大代表刘源的协调下,与河南理想水产公司合作“家庭智能化渔场”项目,同样的占地面积规模提高三倍以上,同时减少劳动量,提高产品品质。人大代表各显神通,特色产业焕发新生。
专题调研,当好参谋员。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二郎坪镇人大代表坚持参在先,谋在前,围绕镇中心工作开展调研。随着人员车辆增长,集镇建设与全国文明镇和国家卫生镇的荣誉逐渐不相适应,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镇人大联络站组织三名人大代表开展调研,形成《二郎坪集镇美丽乡村建设调研报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迅速行动。向上争取到14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美丽乡村,集镇有“颜值”,生活有品质。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镇人大联络站提交《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巩固脱贫成果的调研报告》,党委政府筹集500余万元建设安全饮水项目4个、香菇基地建设项目2个、山茱萸基地提升项目1个、制棒厂双改项目1个、两个335千瓦光伏电站项目,硬化村组道路23公路,安装太阳能路灯600余盏,巩固脱贫攻坚有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有质效。围绕疫情防控常态化体系建设,镇人大联络站向党委政府提交建议17条,织密织牢防控网络,筑实筑固免疫屏障。
专业赋能,当好服务员。
乡村振兴,人人有责。在镇人大联络站,人大代表在交流中形成共识,不但要参政议政,更要躬身入局、实干立身;走出办公室,放下文字稿件,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切实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升鱼水之情的温度,真正做好基层百姓的服务员。人大代表程显超利用自己在文旅产业方面的资源和知识,帮助中坪村和大庙村的群众依托老君洞休闲养生度假区建设特色民宿发展致富,溪上云山、蓬莱居、听溪别苑等一批精品民宿已在周边市县打响知名度,暑期一房难求。人大代表曹满作为石材产业的优秀人才,利用“万人助万企”和“万企兴万村”活动,利用自身的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深入镇17家砂石企业纾困解难,协调资金600余万元,完善手续3件,优化操作流程11个,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经济增长更具支撑。人大代表俞根银作为执业律师,利用专业知识帮助镇综治中心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出台网格管理事项清单、日常巡查和重点走访、应急处突预警、网格事项流转处置等制度,将分散的治理力量、系统力量、管理网格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成效,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022年是党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加强人大联络站建设,夯实基层人大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镇党委书记赵丹说,人大联络站是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化解矛盾纠纷的缓冲带、提升履职能力的加油站,今后要进一步完善代表信息公示、选民接待、调查研究、问题处理等制度,确保代表联络站运行的正常化和常态化,为乡村振兴添加“人大力量”。
编辑:窦文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成语里的夏天
下一篇:谭庆:“铁牛”“犁”出一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