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庆:“铁牛”“犁”出一片春
谭庆 (左一)走访百姓
说到“铁牛”,人们的第一意识就是铁打的牛,境界高一点说,是指身体壮实、力猛如牛的男子汉。然而我要说的铁牛却是个纤纤女子。因为她有着钢铁般的品性、钢铁般的意志,守纪如铁,守规如铁,守廉如铁。又因为她有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劲儿、拓荒牛的闯劲儿、老黄牛的韧劲儿,故老百姓称她为“铁牛”。
正是这头“铁牛”,用铁心钢胆、勇毅果敢、为民情怀和着满腔热血、如雨汗水走出了一条奋斗为民的路。在老百姓的心灵深处留下很好的口碑。老年人说是“铁闺女”,成年人说是“铁伙伴”,领导说是“铁头兵”,同事们说是“铁心人”。
她就是谭庆。
谭庆 (右一)工作中
谭庆,内乡县城人。曾在云露山做过景区办公室主任,在内乡县衙博物馆做过导游。2021年初到马山口镇政府工作,领导在观察她,同事在看着她,老百姓也在考验她。没几个月,她便被马山口党委政府任命为项目办副主任、文旅中心副主任。日前,又挂上了马山口镇杜落庄村第一书记桂冠。
在马山口,谭庆的“四把手”是出了名的。服务文旅的高手,项目开发的能手,包村帮扶的好手,中心工作的快手。人们的评价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水分的,不含半点泡沫的。老百姓说的,就是她干出来的。
文旅服务的高手。谭庆干过旅游,有丰厚的工作经验。领导分配干文旅,她驾轻就熟,可以说不费多大劲儿。然而她并没躺在经验簿上,而是把开拓进取、创新性发展印在前行路上…
干文旅,文化先行。表面看来,谭庆不会诗作,不懂歌舞,不善事文,可事实却否定了这一切。2021年“七一”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各村舞蹈队、演唱队都在排练节目,准备“七一”会演。她走过排练广场时,看到一个舞蹈队的舞蹈不甚美观且稍嫌粗俗,就实地予以指导。步子如何轻移,身子如何倾斜,胳膊如何微曲,面部如何微笑,眼睛如何有神……,她都一一指点示范。舞员们说,看不出谭庆这么精舞蹈!演唱队跑调了,她也去纠正。今年高考前,马山口文旅中心组织“为高考学子送句话”活动,一开始,谭庆就吟了一首诗,“十年磨剑放光芒,满腔热血上战场。乘风破浪会有时,金榜题名定辉煌!”在场的人都瞠目结舌,“原来谭庆会作诗,真没看出来!”“庆七一”演唱会,她作了主唱,赢来了阵阵掌声。在所组织的全镇性文化活动中她总是当好了组织员丶指导员、主持员。在文物保护上,她创新了“保护、利用、发展”理念,把一体多元引入文保,拓展了文保思路,提高了文保品位。马山口豫西南阳地委旧址由县保升级省保后,她又对文保的创值空间进行了宏观构思。现这一构思正在逐步实现中。
服务旅游是文旅中心的艰巨任务之一。谭庆凭着她独到的优势,做到了精准服务。云露山景区的打造及各景点的人文内涵的外现她付出了不少心血。由斯琴高娃主演的《天涯无芳草》,在云露山开拍,她拿出了很有创意的服务理念和服务计划。斯琴高娃和拍摄组员及莅临的领导对此非常满意。河南诗词大赛在云露山举办,她又根据诗词的特点和参赛人员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富有诗意的服务协助建议。大赛评委说,在这里我们真正看到了诗和远方。我们还会来的!云露山景区也总是请谭庆进山办这办那,尤其是接待重量级人物。董事长曹国政说,“谭庆是我们真离不开的人。”
唐王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虽待字闺中,但开发有望。谭庆为此费尽苦心,查史寻文,发展觅向,开发引商等她都操了不少心。三岔河牡丹谷虽然开发了,但文化内涵不足,她请镇上文化耆老帮助深入挖掘,戏剧诗赋,全面嵌化,终成一景。马山口月季园的打造和规模化运行她也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使该景区带着马山口故事飞出国门。
项目发展的能手。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向项目要发展,向项目要效益,是马山口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子。2021年,在发展月季项目、中草药项目、集镇建设项目基础上,结合马山口红色资源优势,党委政府把红色旅游拓展基地建设项目担上了肩头,摆上了台面。这一项目由主要领导出策,由谭庆具体运作。谭庆牛轭上肩,蹄疾步稳,依步依策,担责向前。在整体项目规划中,她五上玉皇顶。置山高路陡、荆棘坎坷于不顾,咬着牙爬高就低,汗如雨淋,忍饥挨饿,勘测地势,挖崛资源,向党委政府和规划人员提供详实资料和数据。六去老酒厂,看河西民宿老瓦房,判老酒厂现状优势,研究其利用价值和改造建基地所必须的方式方法,为精准规划提供比较完善的资料。数次走默河,揣摩老码头等建、钢索桥的架构,为项目规划提供可行性建议。无数次“逛”新华街,析现状改造逻辑、民俗文化打造,为项目拓展提供实效性建言。在规划形成过程中,她又领着规划人员无数次地进行原点考证。规划初定后,她又忙到了跑程序上。多少次去文化局,多少次去土地局,多少次去发改委,自己也记不清了。炎暑之日,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为着项目跑,不怕夏日长。渴了一口矿泉水,饥了一包方便面。上下衣服不知湿了多少回,黑上衣的前襟后背,“盐巴子”总是去了又来,来了又去,一天都不曾消失。把鸡蛋放到地上都能煎熟,还能热爆汽车轮胎的地温没有奈何了她,真叫一个“铁”!天寒地冻,皲裂双手,刀风狂雪,她还一个劲地跑前跑后。送批文,交表册,盖红章,呈原件…,往返的路上不知留多少叠叠加加的脚印。手皲裂了,脚冻肿了,脸冻伤了,她从没叫一声苦,从没喊一声怨。去年的一天,谭庆正在县里开会,突然接到办公室电话“市里要豫西南阳地委旧址的红色资料,下午两点前传送过去。”谭庆二说不说,立马坐班车回到马山,茶未饮一口,饭没吃一嘴,打开电脑,立即组织材料。刚传完,就立即赶班车返回内乡参加下干的会议,那一顿,她谢食了!
目前,马山口的这一项目,款金落地,开始依计划扎实运作。所有有碍于项目发展的单位己经搬出。关心这个项目的人都看到了谭庆的能耐,不住地为她点赞。
包村帮扶的好手。根据政府工作安排,谭庆包了寺山庙村,后又加了一衔,杜落庄村第一书记。谭庆说,党委政府相信咱,就得干出个样子。寺山庙是块最硬的铁,我要当个铁打的人!她的第一步棋,就是帮村支委搞好乡村振兴规划。在研判了全村具体情况后,她提出了“洼地建粮园,梯田林果园,荒地建药园,村户有花园,广场是乐园”的五园规划。村支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没想到村支委和村民们都同意了,说“真有前瞻性,寺山庙振兴就该这样”!在村支委、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眼下的寺山亩是“千亩粮园绿油油,千亩果园笑丰收,千亩药园长势好,千人乐园舞不休,村户花园映高楼。要是来到寺山庙,你就像在画中游”。这一现实,明证了包村干部和村支委的“组合拳”打得好!难怪老百姓说,有个好包村,黄土都变金。
在产业发展上,谭庆和村里一致要求,村有特色,组有品牌,户有产业。不管是大产业、小产业、微产业都要向效而行,向实而行,向美而行,决不能虚作虚为,做样子。为了产业发展,她还帮村里协调了道路、桥梁等几项工程项目的运作。
寺山庙有一处红点。1947年11月中旬,陈赓豫西牵牛部队到镇平高丘与土匪交战,一战士受伤,被寺山庙一位借粮回来的农人所救。马山口民团死死追索,农人把战士藏到寺山庙北村一个树洞里。怕婴儿啼哭,女人把乳头塞进孩子嘴里,后把孩子捂死了。第二天一早,农人把伤员送到石佛寺,交给部队。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谭庆建议要保护利用好这一红色资源,利用政策,把这里开发出来,教育后人,造福乡邻。
寺山庙村有一口古井,系明代所掘,曾有过不少美丽故事。这口井,清冽甘醴,水质极好,浇田灌地,自不必说,左右村舍,汲饮于此。相传,有一民妇,满脸斑痕,医治无方,又无银钱,用此井水洗脸半月,居然颜面有光,靓丽如初。于是古井声名鹊起,本地人称为宝井,代代倍加保护。尽管故事有些神话,但井水的药用价值,人们还是深信的。由于时代久远,加之自来水的利用,人们渐渐淡忘了它。谭庆听说后,实地观察,觉得此井很有记乡愁、研文化、促文明的价值,就建议村组保护好这口井。村干李子勤广泛动员,人人献力,古井的保护己成规模。雕栏玉砌,风景美丽。谭庆又请文旅中心刘伟英主任寻写了碑文。这一景观,引来了不少人注目。有一外地人还带水回家说要“研究研究”。
目前,红色树洞和古代水井小项目的开发筹划工作正在运行。
在寺山庙,谭庆有五个帮扶户。通过帮打扫卫生、铺床叠被、洗浆晾晒、医疾治病,产生了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感动促感动的互动效果。四户长志长智,勤奋苦干,不仅彻底脱贫,还能帮助别人。一户是个“死难缠”,破罐破摔,总出难题。放着安排的好房子不住,硬要住塑料搭顶的破屋子,屋里还脏乱兮兮。村干部劝搬,他说,死也要死到这屋里,我的事不让你们管!谭庆一个人去他家,讲政策,讲生命,讲安全,他还是不听。谭庆软硬兼施,“逼”他出屋,搬到新家。又帮他找了份自己喜欢的活儿。群众说,“死难缠”碰到铁汉子,乖乖听话!
中心工作的快手。镇上的工作,事务稠,综合性强,专职不专人,一人要干很多活儿。不管哪个口线,都要先干中心工作,突出中心工作。谭庆也不例外。中心工作一安排,她雷厉风行,以冲刺跑的速度奔走一线,枪利马快,善作善成。任何事在手里都不误时,总是第一时间完成。因此,她有了“快手”的称号。
在抗疫中,专题会议一结束,她第一个到岗,麻利处理杂事,及早进入角色。街头疫管值勤,她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有好几次,她看到人们有麻痺意识,到了中午十二点多,怕出纰漏,还坚持执勤。一直到车疏人稀才回政府伙上,可饭菜要么是没了,要么是凉了。值勤间隙,人们劝她休息一下,她说,抗疫事大,咱不能做匆匆过客,也不能做袖手看客,更不能做论道坐客,得干点实事。
在防汛工作中,任务一到手就飞到指定地点坚守。再热不挪步,再渴不饮水,再累不屈蹲,真像个钢铁铸就的人。就这样,一守就是十几个小时。发防汛期间,她每天最多能睡四个小时的觉。
在公务劳动中,她是第一个拿扫帚掂锨的。快扫快拢,快清快运,步步从快。 在迎省文化督察、精神文明建设验收和产业观摩的档案整理中,她重点突出,条分缕析,分门别类地把档案搞得精准明白。连轴作业,无休无食,尽早完成,尽快完成,为马山口赢得了荣誉和实惠。同伴们都说,亏得谭庆手快,要不,马山口在这些事上就没光彩了。
在“拒绝躺平,挺身向前”教育竞赛活动中,为配合活动高效开展,快速生成效果,谭庆加班加点,写出了《拒绝躺平宣言》,又和文旅中心同事共同编写了《拒躺平,永向前》颇具影响力、号召力的文章。对马山口拒绝躺平踔厉新征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谭庆为什能让 领导看好,同行称好,群众夸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听听她的闺蜜、同行、同事代平丽怎么说。“谭庆天天要问自己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会干什么。”代平丽拿出谭庆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七问、八聚焦”。七问是,马山口的红色资源丶伟大的建党精神对我有哪些新的启示?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学习什么?我要向新时代交一份什么样的赶考答卷?党和人民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党和人民做什么?今天我的所作所为能让党和人民满意吗?今天自我革命了吗?八个聚焦是,聚焦党性锤炼,聚焦为民服务,聚焦促进发展,聚焦梦想追求,聚焦情怀担当,聚焦奉公守法,聚焦清正廉洁,聚焦敢于亮剑。
看了这些,我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市委提出了“政治力强,观念先进,行动迅速,善作善成,勇争第一,廉政为民”二十四字干部行为准则,谭庆始终在扎实有效践行着。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谭庆脚下的路是奋斗的路。这条路在她的脚下不断延伸着。她的进行曲永远没有休止符!(李均怀)
编辑:吕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成语里的夏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