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网评 | “静悄悄”送温暖让人更温暖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网网评 | “静悄悄”送温暖让人更温暖
作者:  陈向阳

“静悄悄”送温暖让人更温暖

陈向阳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河南科技大学通过大数据分析,向该校3606名学生的饭卡充值72.12万元,以“静悄悄”的方式帮助这些困难学子。看到这一报道,笔者第一反应是:这样的举措实在暖心!

  送温暖的实质是为困难群众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是真心实意为弱势群体纾难解困,它不是简单的给予和施舍,而是一份责任和义务,体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困窘。

  河南科技大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和自尊,不需要学生本人申请,而是利用学校食堂后台的大数据,筛选出当月就餐60次以上、月消费金额500元以下的学生,给他们的饭卡充值。一般而言,这些基本在食堂就餐、消费额又较少(平均每餐仅8.33元)的学生,绝大部分家庭相对困难。给他们的饭卡“静悄悄”地充值200元,虽金额不多,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他们的伙食。这一做法既送出了“温暖”,又保护了学生隐私,十分温馨,极具人情味,难怪会让许多人深受感动。

  看到这篇报道后,笔者又联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家电视台播放的一条捐资助学新闻:10名受助学生一字排开,从领导手中接过现金,还要高高举起让电视台记者拍摄,让台下人看。那情景不像是献爱心,倒像是搞展览,让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送温暖想让人人知道,做好事希望个个看见,这是我们一般的惯性思维。于是,很多送温暖活动都搞得非常“热闹”。殊不知,在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的同时,也为他们增添了困扰——毕竟贫困不是一桩光彩的事儿,许多群众并不希望自己的境况被太多人知道。

  从本质上说,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是一样的,都会有自己的自尊心。就绝大多数困难群众而言,他们多是因天灾等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生活拮据,但主观上并不甘于贫困;越是暂时困难的家庭,承受的生活和心理压力也越大。如果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把他们的“难言之隐”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完全有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所以,除必要的确需宣传报道之外,一般的送温暖都无须太过张扬。

  此处无声胜有声。送温暖讲的是实效,大可不必拘泥于旧有套路,笔者希望,应倡导“静悄悄”地送温暖,而且要把这种“静悄悄”变为常态。对受助者来说,是好事做得更好更有温度了;对全社会来说,是文明进步的新时代应有的新气象。相信这样的送温暖,一定会让我们的社会因此变得更和谐,更充满浓浓的柔情暖意。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