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阳青年作家作品系列展(八)袁永强散文三章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2022南阳青年作家作品系列展(八)袁永强散文三章
作者:  袁永强

  编者按:近年来,“南阳作家群”持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青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在文学的道路上探索实践,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南都晨报一直重视培养本土作者,全力扶持本土作者成长。春暖花开之时,《梅溪副刊》开设本土青年作家、文学爱好者作品专版,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为南阳文学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44.jpg

  作者介绍:袁永强,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宛城区作家协会理事、散文专业委员会主任。爱读书,喜游历,擅思考,勤写作,以散文创作为主,多次参加全市读书征文活动并获奖,在《河南日报》《河南工人日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都晨报》《散文选刊》《躬耕》等报刊杂志刊发散文、评论260余篇。

春天的脚步


  清晨开窗,风吹散乌云,阳光普照,天地升温。一夜之间,风吹开了梅花,催开了冰冻的白河,河水淙淙,金声玉振。


  人勤春来早。人们早早收起春节假期的慵懒,投入新的一年紧张的工作中。这是春天的脚步,步步铿锵,沉稳有力,接力奋斗,创造精彩。


  好不容易周末在家,好不容易可以骑车在城市中转转。自从到基层乡镇工作,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远离了城市美景,暗淡了风花雪月,加深了社会认知,磨砺了能力性情。行走路边,眼前一亮:路边的法桐经过去枝、剪叶、修冠,一身“瘦身”打扮,更具美感;新修好的交叉路口,脱笼之鹄般洒脱;鲜红的中国结,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息;打通断头路、拆除违章建筑、推进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让城市更新提质……这是中心城区清洁城市美化家园“1050”专项行动带来的新变化。


  春争时,脚步快。聚焦10件事,大干50天,清洁城市,美化家园。紧紧围绕便民利民目标,“颜值”与“实用”并重,“面子”与“里子”兼修,努力让人民群众享便利、得实惠。去年12月份以来开展的中心城区清洁城市美化家园“1050”专项行动,已经见到成效。行走在中心城区,处处都是美景,满眼都是变化,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等名片熠熠生辉,骄傲了,我的南阳城!


  尤其是地处中心城区的宛城区,在新一届区委的带领下,精神隆起、宛城崛起,全区干部群众以奔跑的姿态动起来、跑起来、燃起来,我要干,我能干,我能干成,争第一,创唯一。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宛城区不断实现经济、产业、城建、精神、能力“五个隆起”,成为助力现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一支劲旅。


  白河两岸,水清岸绿景美,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我停下自行车,沿着滨水绿道奔跑,耳边的风温暖而迅疾。


  我们都在追赶春天的脚步,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迈开步子,喊着号子,搏击风雨,迎接彩虹。


  春天的脚步,发展的强音。惜春争春春光无限。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意气风发的南阳人一定会让既丽且康的南都焕发新的光彩,再现昔日帝乡的灿烂辉煌。


塔子山寻梅


  很早就听说南阳西北郊有座塔子山,塔子山上有梅花。一直想去,可是总没机会踏访。


  雨水刚过,暖阳普照,忽然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文友的照片,塔子山上,梅花正开。我一下子心血来潮,决定去塔子山寻梅。


  款步上山,穿过梅林,仰望山顶,孤峰耸立,拔地接天,山貌如黑塔,山顶有浮图(佛塔)。


  踩着脚下的黄色花岗岩风化石,心里想着塔子山厚重的历史沉淀。《南阳县志》记载,塔子山是黄巾起义根据地,义军与官兵激战数日,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塔子山上的塔建于宋元符三年。


  塔子山不高,海拔277米,只有三四个高顶,呈山字形状。追思当年战争的惨烈,让我更加热爱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


  往山下看,路似银蛇,路边车辆在夕阳下熠熠生辉。一块一块的麦田剪裁细致,绿意盎然。还有一座池塘,呈海星状,湛蓝的水,深不见底。


  风越来越大,我信步下山,徘徊在梅林中。一株梅树,刚刚开了十几朵淡紫色的花,许多花骨朵如同一粒粒豆子般等着待,如同懵懂少女倚门回首,却嗅青梅。一株梅树,开得正艳,淡红色的花热烈奔放,花香四溢,如同成熟的少妇,花枝招展,活力无限。一株梅树,白色的花稀稀疏疏,树下花落满地,香浸泥土,似已到中年的妇人,温柔贤淑,娴静照水……


  这就是塔子山,平平常常的小山,普普通通的梅花,却吸引着人山人海,让人年年来访、流连忘返。是啊,爬山赏梅,愉悦身心,还有什么好事能比得上这两件事?


              走进高庙


  人这一生,对自己的出生地和工作地总是牵肠挂肚。


  我是个重情的人,家乡茶庵是我生命的出发点,近40年来一直思念不止。在宣传系统工作13年,虽然很充实,但对社会体察不够深刻。到高庙工作一年多,在基层工作的磨炼中耐心体察,我对高庙越来越刮目相看,一个文化厚重、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坚韧不拔、务实重干、蒸蒸日上的新高庙已经靓装出境。


  高庙是桐河发源地,传说是刘秀二十八宿中马武、冯异的屯兵之地。陈桥古建筑、谢营遗址、黄池陂保卫战、宛东战役后方医院遗址和知青林等红色资源,让高庙厚重的文化增添了浓厚的红色基因。邰庄村共产党员邰士芳积极开展抗日活动,创建了红色工厂芳林酒厂。黄池陂保卫战旧址,是宛城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1945年4月24日,日军侵犯南阳,黄池陂村的2000余名百姓打败了残暴的日伪军队,以中华民族的凛凛豪气和殷殷热血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在塔桥村宛东战役后方医院遗址,30多位烈士长眠于此,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依然鼓舞人心……


  近4万亩的高标准粮田,是宛城区粮食核心产区的脊梁,为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整个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结构优、品种良”的现代农业新画卷。


  乐善好施、勤劳肯干、生活节俭、心态平和,是高庙百姓最明显的特征。由于距离城市较远,这里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繁华喧嚣,更多的是归园田居、耕读传家。


  高庙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做大做强农业文章,历届党委、政府心系群众,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以优良的作风带动政风,以政风带动民风,镇容镇貌日新月异。初到高庙,有人对我说,高庙是一个刚开始不想来到后来不想走的好地方。一年多来,我感同身受,清新的麦田,秀丽的公园,安静的乡村,可亲的班长,团结的班子,进取的氛围……


  每位作家都有自己创作的发源地,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刘震云的延津世界,毕飞宇的苏北水乡,梁鸿的邓州梁庄……这些中国当代文学版图里的美丽风景,都是作家们生活过的故乡。我作为一名有文学爱好的乡镇基层党员干部,也在苦苦寻觅自己文学创作的故乡,我把它定为高庙。


      来源:南都晨报  2022.4.25

编辑:顾清树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南阳:根雕平台促交流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