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黄山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作者:  王鸿洋 刘文政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南阳黄山遗址入选


黄山遗址鸟瞰 (资料图片)

  3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以网络会议形式在京举行。经项目汇报、综合评议,评委投票选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南阳黄山遗址作为河南省唯一参评项目榜上有名。

媒体采访(资料图片)

  除南阳黄山遗址外,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还有四川稻城皮洛遗址、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陕西西安江村大墓、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

黄山遗址出土玉器(资料图片)

  黄山遗址是一处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古文化遗存,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100米处,距盛产石灰岩的丰山和蒲山约3.5公里,东靠白河,西南距中国产玉名山——独山约3公里,距南阳市中心城区约12公里。

屈家岭时期墓葬(资料图片)

  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大量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玉制品、石制器和较多石片、玉片、半成品,表明黄山遗址是一处以经营农业为主的古文化遗存,同时可能是一处区域性的玉器加工中心。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独山玉器,表明独山玉的开发可能始于公元前5500年以前的裴李岗文化晚期。山顶部遗址保存最好,文化层厚3.5米~5米,房址、灰坑、墓葬等各类古文化遗迹十分丰富。最底部的台地因多次平整土地破坏,多为厚1.5米左右的二次堆积层,个别地方残存有1米左右厚的古代文化层。中间的2到3个台地文化层保存均较好,厚度在2米~3米,各类古代遗迹也十分丰富。

黄山遗址出土陶罐(资料图片)

  1963年,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黄山遗址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国务院公布黄山遗址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河南省文物局批复同意建设黄山遗址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正在编制黄山遗址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黄山遗址考古公园建设规划。

  2016年11月至2017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勘探队,对遗址及周围附近地区进行了详细考古调查与勘探,确定了遗址的准确范围、大致内涵与保存状况。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遗址进行了连续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对西南3公里的产玉名山独山和二者之间发现的地下古河道进行考古勘探,并对附近白河两岸进行了小区域调查。2020年,该项目被列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重点项目,获得系列重大考古发现。

  黄山遗址近年考古新发现,在南北文化交流碰撞的关键地区、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段,为研究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关键材料,具有重大的文物和社会价值,极大提升了南阳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文明在宛”提供了鲜活实证和生动诠释。

  考古发掘确定黄山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玉石器制作特征鲜明的中心性聚落遗址,在南阳盆地中遗址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特点。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该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石为资源支撑、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大致存在仰韶文化晚期“居家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团体式”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石家河文化时期也规模化生产玉石器,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的空白,与制骨遗存一起,为探索当时手工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分工提供了重要线索。

  仰韶文化坊居式建筑群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史前建筑群之一,墙体存留高,内部设施齐全,大批遗物原位保存,生动再现了古人制造玉石器与生活的原始场景。特别是“前坊后居式”大型连间长房中的F1面积超过150平方米,极为罕见。

  考古成果揭露出以陪葬大量猪下颌骨、玉钺、弓箭、象牙器、少量陶器的大型墓葬为代表的屈家岭高等级墓葬区,人骨保存甚佳,社会成员等级分明。可能具有编织功能的成束骨针的发现为我国史前纺织考古提供了重要材料。

  中原地区首次发现史前码头性质的遗迹,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体现出古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利用能力。

  因独山玉石具有很强的标识性,灵宝西坡墓地、巩义双槐树遗址、保康穆林头遗址、沙洋城河遗址、淮滨沙冢遗址以及南阳盆地和其周围的西峡老坟岗遗址、淅川下寨、镇平安国城等多个遗址出土的多件和南阳黄山遗址相类似的独山玉器,疑似为“黄山造”,这可能反映了该遗址生产的玉石器的交流范围已超出南阳盆地,到达豫西、豫东南、鄂长江北岸广大地区。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永亮表示,黄山遗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在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依法依规、科学有序作好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工作。加强学术研究,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深入挖掘黄山遗址的文化内涵,力争取得更多的新发现、新成果。同时要合理开发利用,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快推进黄山遗址公园建设工作,让文物资源“活”起来,切实把黄山遗址保护好、规划好、开发好、利用好,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实现文物事业和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全媒体记者 王鸿洋 刘文政)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