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 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淅川县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一线,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力呵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在渠首大地上筑起一道道防疫铜墙铁壁,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动人篇章。
带伤抗疫硬汉子
今年33岁的徐富国是毛堂乡曹庄村村委委员、牧元联合党支部副书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不敢有丝毫大意,召开会议、宣传发动、人员排查、隔离管控、疫苗接种、卡点防控……哪一样他都要操心,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3月22日,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在为村里产业项目对接工作忙碌一上午之后,徐富国就立即赶到曹庄村牧园卡点开展防控工作。只要有人员进入,他和值班同志都要认真测量体温、查看“双码”、登记信息等,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
突然,一辆高速行驶的摩托车驶来,挂住了拴遮雨棚的绳子。顷刻间,棚子被带倒,重重地砸在了徐富国和其他两位同志的身上,徐富国头部顿时血流不止。可放不下工作的他,回家简单包扎处理后就又带伤继续工作。第二天,他妥善安排好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后,才匆忙赶到县第二人民医院缝了10余针,医生给他缠上了绷带。临走时,医生反复叮嘱他,要静精心修养几天,好好恢复一下。可徐富国哪里听得进去,他深知眼下正值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身边的党员干部们都在日夜坚守,自己在这个时候决不能够退宿。
轻伤不下火线。从医院返回后,执拗的他就直接赶到防控点上,并从附近找来顶帽子戴在头上,一如既往地做好卡点值守工作。“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正紧,我这点伤不碍事,不能因为我影响了工作大局。”面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徐富国这样说。
防控一线父子兵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仓房镇有这样一对父子,
二人同时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比干劲比作为比奉献,用日夜坚守换来群众平安。
陈中华是仓房镇退役军人事务站站长,根据工作安排,他参与火石岭卡点值班工作。儿子陈治杰今年23岁,在镇乡村振兴办上班才刚刚一年。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受父亲的影响,他积极响应,也被安排到一线值班。
仓房镇火石岭防控点与湖北省十堰市接壤,担负着外防输入的重要任务,位置特殊,工作繁重。自卡点设立起,陈中华、陈治杰父子二人就进驻这里,和其他同志一道,认真落实测温、登记、查验“双码”等各项工作。
在卡点,陈中华和陈治杰既是战友、同事,又是父子。考虑到防控工作责任重大,儿子又年轻,经验不足,陈中华在做好自己值班工作的同时,时常指导他工作方法,提醒一些注意事项。尤其叮嘱他一定要履职尽责,认真细致,不能出现疏忽和闪失。
陈治杰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更是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他认真学习相关政策规定,熟练掌握卡点工作标准和流程,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及车辆,按要求坚决予以劝返。值班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附近的老年人,他在例行查验之余,还耐心地给他们宣传政策,介绍自我防护的知识、使用智能手机的正确方法等。
“治杰工作非常踏实勤快,哪个同志临时有事需调换的,他知道后总是二话不说,主动替别人值班。”仓房镇纪委书记杨阳介绍说。
为了大家,往往就意味着牺牲小家。陈中华说,由于一直忙于防控工作,家里无暇顾及,大事小事都是妻子徐春玲一个人忙碌,他和儿子很是愧疚。3月16日早上,值完夜班的陈中华一回到家中,就得知岳母病情已经加重。“凯儿,凯儿……”弥留之际,老人家还在轻声念叨着陈治杰的小名。消息传来时,陈治杰正在卡点值班,母亲及带班领导都让他换个班赶快回去,可他深知责任重大,硬是把悲痛藏在心中。直到晚上值完班后,才急急忙忙赶回去,可老人已经离开人世,他最终没能见上自小到大最疼他的人最后一眼。那一刻,他跪在灵柩前,失声痛哭,泪如雨下……
三省卡点守护人
今年58岁的黄瑞申是荆紫关镇河西管理区书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每天的工作排得满满的,难得停歇下来。
一方面,他要对所管理的7个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负责,宣传动员、人员排查、场所管理、严格隔离、疫苗接种、等等,哪一项他都不敢大意,都要认真安排布置、进村入户督导检查,生怕落实不到位,哪个环节出现漏。另一方面,他还要做好分包村的交通要道值班值守工作,切实守好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线。
娘娘庙村疫情防控点被誉为荆紫关镇的“西大门”,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过往车辆多,人员杂,这里防控任务异常繁重,压力巨大。近一个时期以来,黄瑞申和同事们在这里日夜奋战,坚守岗位,已成功劝返外省车辆30多台,人员50多人。
前几天,气温忽降,阴雨连绵,再加上连续多日劳累,黄瑞申的高血压老毛病又犯了,血压最高时达到180,头晕目眩,浑身无力。不仅如此,由于身体上火,又引发了口腔溃疡,让他疼痛难忍,吃饭时里连嘴都张不开。
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他请假休息一下。领导和同事们也都劝他在家休息休息,等好一点再上班。可劝了半天,他却说:“现在正是特殊时期,各方面人手又不够,作为党员干部,我咋能离开。”
就这样,白天,他坚守在防控点,和其他的同事一起,做登记、测体温、查验核酸报告等,坚持逢车必查,逢人必检,一丝不苟,严格标准,确保不出问题,不漏过一个可疑人员。有时,难受得实在撑不下去了,就从口袋里掏出备好的药,就着一口白开水喝下。
为了使病情早点好转,更好地投入工作,一连几天,他都是晚上从卡点下班后,才赶到医院输水。而趁着输水的时间,仍然不忘安排疫情防控工作……
说不尽的感人事,讲不完的为民情。一处处卡点,一个个身影,用执着和坚守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用忠诚和担当展现了淅川县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动人风采。
编辑:胡叶樵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分局机关第四党支部深入学习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