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基层一线群众当中,面对面沟通,在交心换心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书记上门解难题
特约记者 杨振辉
“你们有什么困难、问题,以及好的建议,都尽管提吧。”3月29日晚,调研了一整天的淅川县委书记周大鹏,来到寺湾镇政府的小院内,就“三面红旗”创建工作与4个乡镇和8个村的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淅川视察时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淅川县发出争创“产业发展红旗”、“文明宜居红旗”、“社会治理红旗”等“三面红旗”动员令,并出台激励机制,争旗一面,重奖百万。
活动开展的怎么样了?村里有啥问题、困难,有啥好思路、建议?最基层始终是周大鹏念兹在兹、一直牵挂的情感所系、重点所在。
从去年开始,该县已将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群众感慨:“县主要领导与村干部‘面对面、实打实、硬碰硬’共谋发展,堪称施政方法的创新之举。”
“村里建成羊肚菌产业基地500亩,但在菌种培育、产品加工、包装仓储等链条完善环节,缺少资金支持。”荆紫关镇药王庙村党支部书记秦铁成第一个发言。
“俺村产业基础比不上药王庙,在同一个标准下争创,俺村有先天‘短板’,不建议搞一刀切。”与药王庙村一江之隔的滔河乡姬堰村党支部书记姬俭娃一脸苦衷。
“为鼓励不具备‘三面红旗’争创条件的基础薄弱村,我们镇里制定了‘摘星夺旗’活动方案,循序善诱,激励引导,逐步夺旗。”荆紫关镇党委书记马翔发言。
面对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周大鹏一边洗耳恭听,一边认真记录,点点滴滴,为人民情怀写下了生动注解。
一线发展困难照单全收,一条板凳共商振兴大计。当晚,县里的“大书记”与基层的“小书记”在互动交流、坦诚沟通中,汇集社情民意,凝聚改革共识,谋划发展良策。
“大家对‘三面红旗’争创工作认识上存在偏差,是我们科学谋划不足。”周大鹏当即要求相关部门加大力度对村支部书记进行全面线上培训。对于发展的资金困难,县里为每个乡镇先行解决30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服务乡村振兴。
“村支部书记是党在基层最小的官,却承担着党的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职责使命,只有具备干大事的情怀、争先锋的勇气、干成事的能力、克服困难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小书记’才会有‘大作为’!”周大鹏殷切期望道。
寺湾镇水田峪村党支部书记吴连山说:“从‘产业发展、文明宜居、社会治理’等方面同步推进乡村振兴,县领导亲自为我们这些基层干部解读规划和政策,指明发展路径,原汁原味,非常解渴。”
“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思想和认识基础,也迅速为基层统一了思想、指明了路子、解决了困难、鼓足了干劲。”淅川县副县长、西簧乡党委书记侯卓表示。
谋发展,话振兴,促跨越。激情在点燃,感情在交融,方略在明晰,措施在推进,淅川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正汇聚成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淅川动力。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淅川县:“乡村夜话”谋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