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山遗址名列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南阳黄山遗址名列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作者:  王平

20个项目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南阳黄山遗址名列其中


1.jpg

黄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制品,上图右为“中华第一铲”——独山玉铲。(资料图片)

  南阳网讯 (全媒体记者王平)2月26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0个项目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其中,南阳黄山遗址入围。

  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我市东北部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北、白河西岸,分布在一处五级台地组成的高17米小土山上及周围。

  据了解,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为配合焦枝铁路建设,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试掘,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试掘共发现墓葬57座,发现了石器、骨器、陶器等遗物。有5件石器,经专家鉴定为独山玉制品,是中原地区最早玉制品,距今有五六千年历史,把独山玉开采历史前提了500余年。其中一件玉铲,被称为“中华第一铲”。

  此次试掘,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对它有生动描述,足见其在考古界的重要。书中说:在河南南阳黄山,一千平方米范围内,有同时期的十间房屋。其中有一处屋群略呈方形,每边通长九、十米,六间房交错相连在一起,有的独成一室,自开门户和设置烧灶,有的两间互通而以隔墙分开,共设一个灶址。此外,这里还有单独的长方形套间房屋,如一座房子南北长六米多,东西宽四米多,大门在西南角,房屋中部有隔墙,辟为一大一小两间,隔墙的一端设置门房,两间中部都有灶坑……

  2018年,黄山遗址迎来第二次考古发掘,有了惊世的发现。

  从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连续主动性考古发掘,对西南3公里的产玉名山独山和二者之间发现的地下古河道考古勘探,并对附近白河两岸进行了小区域调查。证实了南阳独山玉开采发掘的历史源远流长。

  经过考古勘探调查,确定了黄山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被3条地下古河和白河围合,由山上和山下两部分组成,是南阳盆地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具备中心聚落性质。探明了遗址与独山间的地下古河道、独山两处玉料开采古矿地点,发现了与西北3公里盛产汉白玉和石英的蒲山之间的地下古河道,完备了遗址与独山、蒲山玉石资源供给体系。

  在仰韶文化早期的墓葬中,出土独山玉料1块,说明此时可能已制作出独山玉器。在仰韶文化晚期的房基中发现有磨石墩、玉石器、制玉砂岩质工具,少量骨器和独山石料,个别地面残留有磨玉石残留的“砂石浆”沉积,说明长房主要是居住,并有一定的作坊功能,磨制玉器石器,还生产骨镞和骨锥,个别建筑中打制玉器石器。

  在屈家岭文化时期,发现玉器作坊遗址5座。其中F9南北长约14.5米、东西宽4.2米,残存长方形柱列洞和10余件排列整齐的石磨墩与砧石;F33残存排列有序的石磨墩11块。考古发现石家河文化不规则灰坑3座,作坊1座,出土砂岩工具、个别玉器残次器和砂石浆层,说明这一时期仍在规模化制作玉石器。

  黄山遗址考古发现的遗物以砂岩质制玉石工具为大宗。据不完全统计,共出土2.3万余件,分别是磨棒近1800件、磨片5672件、磨挫308件、钻头13件、钻杆帽3件、石锤272件、石球20件、完整磨墩50余件、残磨墩15000余块。另出土石坯料300余件、石核274件、人工石片1021件、石器约300件。石器质地主要是独山石,以农具、工具和兵器为主,有耜、铲、刀、斧、锛、凿、钺、镞等。玉材主要为独山玉,其次为黄蜡石、石英、汉白玉、方解石等,个别为玛瑙、透闪石、蛇纹石、云母。玉器有钺、耜、斧、铲、锛、凿、璜、珠等。

  经过对砂石浆成分分析,发现残存的浆液堆积大部分为独山玉石和砂岩磨石粉的混合物,这为玉石作坊性质的确定提供了关键证据。

  据介绍,考古发现成果确定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涉及玉石器制作性质的中心性大遗址,面积在南阳盆地中最大,遗迹规格最高,内涵丰富,反映了当时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社会复杂化和文明进程,是探讨南阳盆地、江汉平原文明起源和文化发展的关键遗址,也是中华文明研究的关键遗址,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遗址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和石为资源支撑、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大致存在仰韶晚期家庭式作坊群向屈家岭时期工厂式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变的规律,石家河时期也规模化生产玉石器,可填补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空白。

  黄山遗址吸引了考古界多位大家的视线。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学家、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亲临黄山遗址考察后,挥毫题写了“中华瑰宝 千年一遇”;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科学家、学部委员王巍考察了黄山遗址后,也欣然为其题写了“文明在宛”和“独山古玉 黄山天琢”。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赤眉古寨走笔
下一篇:没有了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