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眉古寨走笔
王国庆
雪后初晴,大年初一,登上修葺一新的赤眉古寨。往昔风雨侵蚀、斑驳残缺甚或塌陷的寨门“旧貌换新颜”,在冬日暖阳下显得庄严肃穆。
赤眉镇因西汉末年赤眉起义军驻扎此地而得名。古镇东北角空旷的地平面上矗立的这座古寨,便是赤眉古寨,1993年被内乡县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记载,古寨为赤眉起义军首领樊崇所建。
当地至今还流传着古寨的神奇传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民不聊生。山东民众以红眉毛为标志,聚众起义,号“赤眉军”,进军长安,夺取新莽政权。兵进内乡,已是隆冬,伏牛山和秦岭大雪封山,樊崇下令筑城,休养越冬。城墙城门楼筑好了,但城内缺少一制高点作点将台。樊崇正为难时,有一倒骑毛驴的老者求见。樊崇见状蓦然省悟:人说八仙中张果老倒骑毛驴,莫非是神仙到了。
老者来到樊崇跟前,翻转身子跳下驴背,樊崇急忙施礼。老者笑道:“将军扶汉灭莽,义举天下,在此筑城,老朽也当尽地主之力,有帮忙的话,请将军示下。”樊崇大喜:“道长若肯相助,全军将士感恩不尽。今欲筑点将台一座,隆冬取土不便,道长有何良策,请赐教。”
老道哈哈大笑,也不言语,席地而坐,脱下鞋子,拍拍磕磕,将鞋内灰土倒在地上,继而穿好鞋子,倒骑毛驴稽首告别。众将官正愤愤不平时,奇迹出现了。刚从鞋里磕出来的灰土,由小到大发作起来,一时三刻变成方圆数十亩、高十丈的大土冢,足可供中军千人驻扎。樊崇大悦,随即在土冢上扎营筑寨,操练人马。春暖花开,兵精马壮,樊崇带领人马进军长安。樊崇走后,人们纪念他筑城有功,将城池改名叫赤眉城。因义军全用朱砂染眉,晚洗早画,环城小河的沙石被染成五色玛瑙,当地人便称它为“洗眉河”。
时序越千年,峥嵘岁月稠。早在新石器时代,赤眉这块土地上即有先民繁衍生息。小寨遗址出土的鼎、钵、罐、斧等陶器和石器,就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上古人类在这里生产生活的历史风貌,体现了赤眉镇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今,赤眉镇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的绿色产业示范区,也是全国最大的优质油桃生产基地。赤眉油桃喜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被国家认定为绿色无公害产品,被河南省确定为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此刻,站在古寨之上,放眼天地,那满天白云浮游千古,映出赤眉古今变化。赤眉已经从单一的农业大镇向林果大镇、生态名镇、文旅强镇转变。赤眉人用勤劳的双手书写着新的华章、新的传奇,赤眉古镇的明天也将更加灿烂、更加绚丽、更加辉煌。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说唱团 虎年迎来开门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