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教研先行。为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2021年秋期,南召县城关三小开展了一系列以“减负、增效、提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探索课堂减负提质新模式,教以共进,研以致远,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落实“双减”实效工作推进会现场
领导带头,研课标,读教材,课堂提质。高端培训,提技能。聘请专家,采取名师送教、观课评课、互动答疑等多种培训方式,对接新郑名师、名校,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涉及各个学科,教师参与培训面广。
新郑专家送课现场
深度教研,提质量。网上教研:运用全学科线上平台,搭建教师之间“线上互动、团队互助、研培一体”的教学研磨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查摆教学问题,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达到提质增效。
中年级级部语文学科教学经验交流会现场
线下教研:日教研,周教研,学科交流。分管校长全程参加,级部及学科组教师围绕主题,重点研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例题习题、作业布置等,最终形成统一的备课提纲。每位老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提纲,结合本班实际进行详细的二次备课,形成个人教案,学校定期检查。
教学研讨课执教现场
课堂引领:开展“人人上好一节课”活动。就如何在课堂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当堂巩固反馈学习内容、完成课堂作业、尝试分层教学、实现共同进步等方面,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带头参与,精心呈现一节教学研讨课,努力打造“双减”背景下的高效课堂,让学生课堂更充实,课后更轻松。开展“每周一评”主题教研活动。每周,各科教师针对开设的研讨课集中评议,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减负增效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肯定亮点,提出建议,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现场
课题研究,提效益。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以学科问题为导向,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实现教科研双轨并行。主持3项以上学科课题,参与近10项各级各类课题研究,让课题助力教学,全方位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实干,夯基础,拓思维,作业增效。各备课组教师在认真研读“双减”政策的基础上,将目光聚焦在作业的优化设计与统筹上,大家共商、共议每日作业安排,探索多元化的轻负高质作业类型,力求在夯实基础的同时,用多样的特色作业让学生在好玩、有趣、真实的学习中不断提升素养。
控制作业数量。能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坚决不留到课后,能在学校完成的作业坚决不留到家庭。每天的课后作业由班主任统一布置,统筹控制书面作业时间,确保大部分课后作业在学校完成。
优化作业质量。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对教辅用书的作业进行选择做、分层做,同时编写适量的符合实际的校本化课程。
强化作业辅导。利用课间、中午和下午课后服务时间,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各科教师做好作业辅导与答疑,一方面能保证学生大部分的作业在学校完成,另一方面保证学生作业中的难点能得到及时解决。
学生勤学,重激励,拼干劲,比学赶超。期中综合评定,学校高度重视,召开质量分析会,通过对学生学业的分析与比较,查找学科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研讨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和答疑辅导侧重。
期中综合评定质量分析会现场
学校分别对493名优秀学生和30名先进教师进行表彰,以奖促学助推比学赶超。通过对比不同学科学生的学习表现,分享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方法,明确目前的学情状况,确定下一阶段各学科的教学策略。通过不同层面的分析研讨,逐步达成上课和课后作业要体现分层,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收获的共识。真正实现了以奖促教,以奖促学,共同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教无涯,研不止”,“双减”背景下,南召县城关三小将持续发力加力,在“减负、增效、提质”的路上走得更远。 (通讯员贾晓红)
编辑:杜增波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