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安采访)栏目 走进农家书屋 农村新风尚 书屋读书忙 ——走进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农家书屋
作者:  李金玺

栏目 走进农家书屋

农村新风尚  书屋读书忙

——走进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农家书屋

   本报记者   李金玺

     农家书屋传播着知识和希望,成为男女老少的文化乐园和交流平台。冬日,农闲,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农家书屋里坐满了前来读书的村民。12月8日,当记者走进农家书屋后就看到了这样一派景象。“农家书屋不仅是村民汲取知识的地方,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东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光辉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211212152152.jpg

孩子们沉浸在书的海洋--李金玺 摄

        多方筹措  全民尽享书香 

      南召县城郊乡东庄村农家书屋位于该村党群服务中心,使用面积40平方米,藏书6000余册。书架、茶几、沙发,一应俱全,书屋布局精巧,风格现代,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2020年,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大力支持下,研究院下属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央编译出版社为图书室捐赠了各类红色读物、汉译名著共计2300多册。同时,多方协调知名出版社、图书单位及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捐赠,包括儿童、科普、艺术、文化、实用技术等各类读物共计3500多册。

      “我们还针对不同的阅读人群,主动联系县委党校等单位开展图书置换活动,将共计600多册红色图书置换为适宜村民及儿童阅读的图书,并设有专门的儿童阅读区。”陈光辉告诉记者,农家书屋书籍种类十分齐全,可以让村民们都能尽享书香。


          以人为本  方便群众读书           

        针对不同人群的闲暇时间,农庄村农家书屋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开放农家书屋时间。对老年人,实行全天候开放;对上学的在校生,在周末、节假日集中开放;对白天外出务工,晚上回家的年轻人,在晚上安排专门时间,集中对他们开放,提高了图书利用率。这一举措,也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       

          为了提高大家对农家书屋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在完善硬件设备、协调图书捐赠的同时,东庄村还首创了“学生志愿者”管理办法,让村里假期在家的大、中学生作为志愿者,协助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并制定图书室读者须知和借阅规章制度,让村里的学生们也能参与到村里的公共事务,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管理能力。村里不少家长都说,自从孩子当了书屋志愿者,责任心和荣誉感都更强了。

        

         交流平台 互帮互助共进步

         “农家书屋不仅是一个阅读场所,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交流平台。”陈光辉告诉记者,书屋自建成后,已举行“东庄读书日”、与城郊乡希望小学共庆“六·一”捐赠书籍、小志愿者为图书室建设建言献策等多个文化活动,有力带动培育了基层重视知识、重视读书的良好文化氛围。

         每年,东庄村还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主题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农民群众提笔书写自己在书屋读书用书的经历和感受,展现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并组织志愿者、农村党员和阅读骨干开展互帮互教活动,组织读书知识竞赛,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农民读书体会,介绍读书典型人物事迹。 通过农家书屋这样一个文化交流平台,让读书成了农村一个新风尚,让村民可以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依托农家书屋平台,东庄村的群众们从书籍中获得了丰富知识,开阔了视野,农家书屋成了村民们的“充电站”“致富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东庄村农家书屋将会继续结合实际,苦练内功,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