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宛城区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
心系群众 春风拂面暖民心
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团走进乡村进行宣讲。
虽是冬日,在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佰泉农庄,一场带有乡土气息的宣讲活动热火朝天地进行,全国最美志愿者、宛城区百姓宣讲团团长梁海磊,用最朴实的话语向农民兄弟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听着接地气的宣讲,大家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宛城区多点发力,突出品牌带动,注重活动引领,力求学深悟透,引导党员干部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党的光荣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从为民办实事中彰显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创新多种形式 力求学深悟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宛城区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重点打造提升了中共南阳第一支部旧址、孔明路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等学习阵地,接待和组织专题活动500多场次,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从室内向室外延伸,教育对象由党员为主向广大群众普及。
为了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激发学习热情,宛城区动员全区力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到工厂、到地头;对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送学上门,组织党员志愿者上门送学习资料、读报纸、念文件、讲故事。创新载体,线上发力,宛城区上线“码上学党史”,开辟“微党课”,引导群众手机扫码看党史故事和视频。在“南阳社科名家讲党史”启动仪式上,梁海磊的宣讲活动线上线下反响热烈,当天点击量就超过40万人次。
打响金字招牌 凝心聚力谋发展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宛城区擦亮“百姓宣讲团”这一金字招牌,从各行各业选拔100名党史宣讲员,进行了5次集体备课和多次试讲,宣讲内容上注重从“小切口”入手,宣讲形式上选择群众喜欢的文艺形式和语言风格,宣讲方法上注重与群众现场互动。今年,“百姓宣讲团”“百人千场”党史宣讲行动开讲1000多场次,受众10余万人次,现场解答听众提问,把政策宣讲融入党史宣讲课堂,深受群众喜爱。
宛城区还精心打造“宛城干部分包共建”品牌,使“学党史、办实事”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宛城区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砥砺初心,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成效,积极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增砖添瓦。今年3月份以来,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疫情防控,“四改一治”等重要工作中,宛城区全面实施了“干部党员分包责任制”,党员干部包单位、包社区、包路段、包重点户,特别是在“四改一治”工作中,包户干部千方百计帮助相关群众搬家、租房,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有力推进了工作落实。
办实事解难题 赢得群众好口碑
办事实不实,群众说了算。位于医圣祠路的仲景花园小区内乱设栅栏、占压消防通道,致使该小区规划核实验收不能通过,严重影响小区业主房产证手续的正常办理,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痼疾之一。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宛城区仲景街道将此处作为拆违治乱的典型,以敢啃“硬骨头”的气势,重点突破、合力攻坚,将小区及周边公共区域堆放杂物、私搭乱建等问题予以清理,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业主纷纷拍手称赞。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宛城区税务局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组建“春风”咨询辅导工作室,积极满足广大纳税人涉税需求。纳税咨询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回复承诺制,对能即时解答的当场回复,对不能够当场解答的疑难问题,经工作室成员集体讨论硏究后由第一受理人在0.5个工作日内进行回复,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纳税人办实事、解难题、优体验的实际行动。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宛城区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措并举为民办实事、好事2300多件,形成“人人重实践、大家都受益”的良好局面。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在行动,贵在成效。宛城区立足思想宣传工作实际,积极担当作为,让宛城大地在党的光辉照耀和政策引领下,昂首阔步实现“精神隆起”,助力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贡献宛城智慧、宛城力量。(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文/图)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阳市:线上线下相结合 宪法宣传掀热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