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死守下,也有温情和担当,在内乡医学观察隔离点,白衣天使真诚为民——
隔离不隔爱,因为我们是亲人
医护人员给隔离人员送餐 通讯员 庞磊 摄
“上岁数肠胃不好,为了照顾我们,隔离点专门准备了软乎饭,每天还有防疫的中药汤剂,医护人员就跟亲人一样,太感谢他们了。”在内乡县第二人民医院驻守的医学观察隔离点,一说起医护人员,所有隔离人员都竖起了大拇指。
严防死守下,也有温情和担当。8月16日,记者走近隔离点的医护人员,聆听白衣天使的感人故事。
精心筹备 隔离点无小事
“8月2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上级工作安排,内乡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启动了医学观察隔离点,由我们驻守开展医疗服务。”负责隔离点工作的内乡县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吴小群告诉记者。
接到指挥部指令后,内乡县第二人民医院立即组织精干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进驻隔离点。护理部、院感科、医政科、药剂科、后勤科等科室参与隔离点保障技术支持工作。以“健康管理”为主线,从满足“健康需求、饮食需求、心理需求”三个维度对隔离人员进行温情服务,打造了个性化服务“三维模式”,让每一个被隔离人员都能在隔离点安全平稳度过医学观察期。
遇有困难 倾心帮助解决
“群众有啥困难,请和我们说,在这里,我们是家人!”在隔离点,医护人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隔离观察期间,8月6日,313房间8岁的孩子出现了全身多发皮疹,值班医师周圆、赵帅第一时间查看,并联系县内皮肤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后患者出现发热,医护人员请示汇报上级后,通知急救中心派专用转运救护车将孩子送至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检查处理后又送回隔离点。医护人员每天持续观察孩子病情直至孩子好转。
隔离人员赵某自进入隔离点就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经用药治疗后,其咳嗽症状减轻,但是反复发热,在多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情况下,经请示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组长冯文奎主任,联系急救中心安排专用转运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后又送回隔离点,继续观察治疗,直至咳嗽、发热症状完全缓解。
“放心吧!有我们呢,就算隔离,也不会耽误你们正常的狂犬疫苗和乙肝疫苗接种。”面对心急如焚的隔离人员吴某、庞某,内乡县第二人民医院医政科科长张小军这样说。吴某、庞某在隔离之前分别进行过狂犬疫苗和乙肝疫苗的接种,隔离期间到了接种第二针疫苗的时间,他们非常焦急。医护人员接到情况反映后,为了保证隔离对象能够正常进行疫苗接种,张小军积极联系县疾控中心,反映情况,经协调后,开辟了绿色通道,由家属代为领取疫苗送至隔离点,由护理人员卢莹、于靖穿着全套防护服进行疫苗接种,实现了隔离对象的正常疫苗接种。
爱不隔离 关怀无微不至
在隔离点,医护人员建立了医疗服务群,每天在群内推送医学观察告知书和隔离注意事项,让每一个隔离对象可以随时反馈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
“每一个隔离人员入住隔离点后,我们都会详细询问身体状况,对有慢性病、基础性疾病的人员做好记录,建立健康档案,重点照顾。”张小军告诉记者,隔离人群中有行动不便的老人、小孩及慢性病患者,医护人员会科学合理分配房间,在严格执行防控指南前提下,将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和小孩进行合理的房间规划与安置,确保隔离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隔离点内日常运转中的重要环节,隔离人群组成的复杂性,为饮食供应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隔离点内,隔离对象中包揽了老、弱、小等不同群体,医护人员都会尽量安排个性化的餐食。
“老年人消化功能较差,加上在隔离期间日常活动量小,容易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我们联系了后厨,为老年人准备了容易消化的餐食,避免他们在隔离期间出现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张小军说,每次在送餐结束后,工作人员都会在微信服务群反复询问是否满足需要,如有不足会及时补充,确保隔离人员饮食充足,对于其他的合理生活需求,也最大可能予以满足。
在突然接到需要隔离的通知后,大部分隔离人员在心理上和认识上都准备不够充分,加上隔离的环境需要封闭,心理压抑,容易造成焦虑、抑郁、烦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医护人员密切关注隔离对象心理状态,及时了解隔离人员心理动向,察觉到不良情绪后,及时进行关于疫情防控的知识科普和政策宣传,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充分解开隔离人员心中的“疙瘩”,化解心理顾虑,使其自觉配合医学观察工作。
正如一位医护人员说的那样:“隔离点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分子,都是亲人。为亲人服务,我们毫无怨言!”隔离点内,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用行动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向这些白衣天使致敬!(全媒体记者 李金玺)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新野县:护士周雅的执着与坚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