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峡县:两名百岁老兵 深藏功名七十载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西峡县:两名百岁老兵 深藏功名七十载
作者:  陈琼 刘剑飞 朱先浩

两名百岁老兵  深藏功名七十载


  在西峡县双龙镇河南村,提及汪全生和汪全德两兄弟,人人都对他们竖起大拇指。这两位近百岁的老人,一位参加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他们英勇杀敌,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却深藏功名,回到家乡当农民。

  8月1日,汪全生和汪全德的家又热闹起来,人们纷纷前来探望这两位百岁老兵,聆听他们的故事。

  保家卫国 兄弟俩齐上战场

  汪全生与汪全德是叔伯弟兄,二人从小一起长大,目睹了穷苦群众的悲惨命运,亲身感受着生活的艰难,他们从小就抱定了参军入伍的梦想。

  汪全生,据其个人口述已年满百岁,1948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后,汪全生奔赴前线,在东北战场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

  “那雪多深啊,人在雪地里冻得受不了。”时至今日,汪全生还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战争环境。在战场上,他不怕牺牲,克服严寒,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汪全生所在的部队转战徐州参加淮海战役,在一次抓捕俘虏的过程中,他的左臂被子弹贯穿,不得不离开前线转入后方治疗,后退伍回到家乡继续治疗。

  汪全德也是一名退伍老兵。1949年12月,汪全德离开妻儿参军入伍,后来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分配在重机枪连。在战场上,汪全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战斗真是惨啊,我们重机枪连负责压制火力,那子弹就在耳朵边飞来飞去……”提及当年的战争场景,汪全德依旧记忆犹新。

  深藏功名 返回家乡当农民

  退伍回到家乡后,汪全生和汪全德深藏功名,默默无闻地过日子。他们和普通农民一样,每天早出晚归,辛勤耕作,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事迹逐渐沉寂在记忆里,只有那压在箱底的纪念章在诉说着曾经的烽火岁月,在证明着他们是一名参战老兵。

  汪全生结婚后,有了两个女儿,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异常困难,但是汪全生咬紧牙关,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

  汪全德退伍回到家乡后,为人低调,不善言辞,很少提及战场上的事情。“我小时候,看到家里还有军用水壶、皮带、勋章等物品,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外公是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真的很了不起,外公是我们一家的骄傲。”汪全德的外孙告诉记者,日常生活中,汪全德老人比较关注政治和军事,喜欢看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尤其是看到抗美援朝的信息时,显得十分激动。

  心怀感恩  让老兵感受党的温暖

  2016年,西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寻找老兵、慰问老兵活动,汪全生和汪全德的经历才浮出水面。

  西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随即对他们展开了结对帮扶,每年都上门慰问,看望两位老兵,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并聘请双龙镇河南村退伍军人王洪僚为退役军人服务联络员,专门负责照顾老兵的日常生活。

  王洪僚每天都会到汪全生家探望,带去馒头、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帮助他收拾房间。汪全生听力不好,王洪僚就扯着嗓子对着他耳朵喊,问他还有什么需要,每次交谈完,王洪僚的嗓子总要疼上一天。“老人年轻的时候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拼过命,我们应该心怀感恩,照顾好老人的晚年生活是我的责任。”王洪僚的话语中充满着自豪。

  汪全生和汪全德是功臣的消息在当地不胫而走,也引起附近村民的关注和敬仰,72岁的陈凤英就是最热心的一位,主动参与到照顾老人的行列中,经常帮助老人拆洗被子,清洗衣服等,把老人打扮得干干净净。受汪全生事迹的影响,去年她还动员21岁的孙子参军入伍。

  “我们对全县退役军人实施分类帮扶,对汪全生和汪全德这样的高龄老兵,结合实际,制订方案,实施精准帮扶和关爱,聘请专职的联络员进行常态化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西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说。 (全媒体记者 陈琼 通讯员 刘剑飞 朱先浩)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