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老!东京奥运会蹦床比赛,奥运“四朝元老”淅川人董栋再添一银——
一金二银一铜完美谢幕
本报记者 于欢
7月31日,东京奥运会蹦床比赛结束,四战奥运的中国蹦床队选手、淅川人董栋在男子个人决赛中总分61.235分,拿到银牌。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以及2016年里约奥运会银牌后,他连续四届奥运会取得的第四枚奖牌。
1金2银1铜,董栋战至终章,32岁的董栋已集齐了一套奥运会金银铜牌。这枚银牌,也为其奥运生涯画上了圆满句号。国际体联表示,凭借他在蹦床运动上取得的成就,“他已然成为公认的蹦床传奇”。
奥运之路虽曲折但精彩
1989年4月13日,董栋出生在淅川县荆紫关镇北街村,因为父亲董耀宇是铁路工人,董栋小时候就跟随父亲去郑州生活。虽然回老家的次数不多,但是每次回到荆紫关镇,董栋还是会坚持体育锻炼。
董栋曾练了近7年体操,13岁时开始练习蹦床。董栋曾15次获得个人和团体项目的世界冠军。在奥运赛场上,他夺得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铜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银牌,2021年东京奥运会银牌。国际体联表示,凭借他在蹦床运动上取得的成就,“他已然成为公认的蹦床传奇”。
据悉,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金后,董栋坦言曾有一段时间找不到更大的目标,因此出征2016年里约时的状态只有4年前的70%,最终拿到一枚银牌。也不是没想过退役,他甚至认为2016年应该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会。“因为比赛前压力很大,要承受身心疲惫那种煎熬,我告诉自己再也不要经历这些了。”
但思来想去,董栋还是心有不甘,“觉得还有能力继续战斗下去。里约比完之后,发现很多东西能扛过来,走更远的路。”更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这次再出发是稳赚不赔的:“接下来干好了是创造奇迹,干不好也收获这么多了。”
于是,董栋在新的奥运周期轻装上阵,保持在顶尖运动员序列,也让他开始期待在东京完成连续第4届奥运会站上领奖台的壮举,最理想的是戴上一枚金牌。
坚持努力方才绽放
奥运延期意味着多一年的等待,对老运动员来说,更存在着诸多未知因素。董栋坦言,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他的生活、训练包括心理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去年2月,他和中国队几名主力都在阿塞拜疆参加世界杯分站赛,比赛结束后无法第一时间回国,后来疫情在全球蔓延,他们回国后又马上进入了封闭状态,对运动员的身心是极大的考验。
不过,董栋天生乐观,既然决定多坚持一年,计划可以重新做,心态也要迅速调整。“确实年龄也不小了,体能、恢复、伤病这些方面会有更大的挑战,但我也觉得我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东京奥运会了。”
董栋的坚守,让同龄人同时也是中国蹦床队领队的陆春龙直言佩服。二人共同征战了北京和伦敦两届奥运会,各得1金1铜。之后,董栋又坚持了9年。这离不开他严格的自我管理,全面而精细。队里每月一次的体能测试结果,都是董栋下一步训练的指导方向。同时,他配合着康复师,将伤病控制在理想范围的情况下,加紧训练。
愿家乡明天更美好
董栋的付出收到了回报,从今年3月开始的中国队奥运选拔积分赛,董栋最终名列第2,靠实力挣得参赛名额。
在他看来,经验丰富是自己的优势,“我备战过3届奥运会,对于整个过程非常熟悉。”他扛住了年龄增长带来的挑战,在备战的冲刺阶段仍然做到了技术稳定,动作质量高。多年征战国内外赛场,更带给董栋成熟的心态和稳健的风格,这些都是他第4次站上奥运赛场的底气。用他的话说:“我相信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此次夺得银牌后,董栋说:“最后他赢我,是赢在高度上,这多少跟年纪有关。但是我觉得今天能够发挥出这样一个水平,真的很满意。”这位32岁的老兵用“圆满”两字总结了自己的奥运征程。
据了解,董栋虽然身在外地但是一直心系家乡,为家乡这些年发生的日新月异变化感到欣慰,他也总想着有时间了再回淅川老家看看。同时,他希望能从老家淅川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家乡争光,为淅川添彩。他还由衷地祝愿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淅川的明天更美好。
而在其老家淅川县荆紫关镇,当董栋再次获得奖牌的喜讯传来,乡亲们奔走相告:“董栋好样的,真中!你是咱家乡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