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转战中原的动人故事,至今仍在河南省方城县 100万人当中广为传颂。尤其是刘伯承司令员在方城的“整军会议”,更让方城人民引以为自豪。他们把这些故事一代代传下去,越传越广。
红色人物 刘伯承在河南方城
1948 年春,为尽快巩固和扩大中原解放区,大机动地歼灭敌军,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由大别山转到了豫西解放区。此间,刘伯承司令员率中原野战军前线指挥机关驻在方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不少战役和故斗。他判断敌情准确,计划战役周密,巧于出奇制胜。其间,刘伯承、陈毅等一代伟人名将曾聚于此,并在这里多次召开会议,运筹中原战局,发起一系列重大战役,在中原解放战争史上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写出了璀璨的篇章。1948年8月16日—22日,为贯彻中共中央对新区工作的指示,开展新式整军,部署中原决战,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到方城县城南券桥镇土山村崔庄,召开中原野战军第2纵、6纵队团以上干部以及桐柏、江汉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二纵、六纵、桐柏和江汉军区的整党整军及新区建设工作,时称“方城会议”,即著名的“整军会议”,陈再道、赵紫阳等参加了会议。会上,陈毅分析了全国和中原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总结了新区土革和根据地建设工作,并联系实际,阐述了党的新区政策。刘伯承作了《革命胜利前如何完成伟大的整军工作》报告。这次会议为中原新区的整党整军和根据地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通过这次整党整军,为大兵团联合作战、解放中原、对夺取淮海战役胜利和加速中原地区全部解放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方城会议遗址纪念碑
10月,淮海战役开始前夕,邓小平、陈毅率中原野战军1、3、4、9纵队横扫郑州、开封及陇海路沿线,进入淮海前线。刘伯承、李达留在豫西指挥中野2、6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部队钳制武汉白崇禧集团军,阻遏其东援淮海。当把敌张淦、黄维两兵团分别引向大别山和桐柏山区,完成钳制任务后,刘伯承于10月下旬在驻地张庄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部署中原决战。会后,刘伯承率随从参谋、警卫人员离开张庄赶赴淮海前线,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机关也随之撤离。11月10日,刘伯承在淮海前线与邓小平、陈毅会合,指挥淮海决战。
从1948年4月到10月,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在崔庄时间虽短,但在解放中原的整个进程中却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留下了一代伟人名将的历史风采。
方城县券桥镇土山村群众在瞻仰方城会议遗址纪念碑
方城县券桥镇土山村党支部书记崔东旭介绍,“土山村三委干部传承革命红色基因,近年来对通村的3条土路进行了硬化,家家户户接入了可供安全饮用的自来水,同时实现了广播电视宽带户户通;建设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医生,群众医疗有了保障,群众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崔庄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便利条件,S103省道临村而过,崔庄丰富的红色资源必定会吸引人们前来参观体验。崔庄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会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下一步将重点突出“红色+乡村振兴”、“红色+绿色生态”、“红色+文化遗产”、“红色+特色农业”、“红色+美丽乡村”等“红色+”品牌,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互动、互惠多赢的红色资源一体化产业新格局。”
在方城县券桥镇,像土山村这样深挖红色资源,激活红色基因,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和红色旅游胜地的行政村已经有5个。按照方城县各个革命村庄的特点,券桥镇将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建设“一村一品”,擦亮革命村庄的“红色名片”,为乡村振兴“铸魂”。(通讯员赵振国 文/图)
编辑:张优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召县城郊乡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