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阳山水 发现乡野之美 欢迎更多读者用笔用镜头讲述家乡故事

关注南阳网
微博
Qzone
走遍南阳山水 发现乡野之美 欢迎更多读者用笔用镜头讲述家乡故事
作者:  王平

走遍南阳山水  发现乡野之美

欢迎更多读者用笔用镜头讲述家乡故事


  走遍南阳山水,见证美丽蝶变,发现乡野之美。1月13日、14日,南阳晚报精心策划的走基层栏目《走遍南阳》,连续推出了《新野有座“拦马桥”》《当年赤眉军在此驻扎 留下这座赤眉古寨》两篇文章,受到诸多热心读者的欢迎和关注。他们期待与本报的这份乡愁与情怀同道而行,让南阳大地那些独具魅力的人文精神再次照耀时空,让守护文化遗产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让乡村振兴尽早成为现实。 

“这个栏目的开设真是太有意义了!”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廖华歌对本报这一栏目十分赞赏。她认为,只有重新与历史对视,才能更加挚爱南阳。而这个栏目的开设,就是对南阳文化的寻根和弘扬,留下乡愁记忆,让更多的南阳人了解家乡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家乡,以更饱满的热情建设家乡,意义不止在当下,更在未来。 卧龙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松林认为,《走遍南阳》栏目接地气、聚人气,基层是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卧龙区人文厚重,欢迎热爱南阳文化的人们深入其中,用笔用镜头捕捉卧龙时代变迁。

  西峡县委宣传部的封德说,《走遍南阳》栏目的推出,让读者通过一篇篇美文感受到南阳奇山异水中蕴藏的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气质,领悟到南阳人特有的睿智、刚毅、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

  网友“写秋斋主人”是一位致力于南阳本土文化遗产寻访调查的文保志愿者,曾带领访古寻踪南阳文保团队走遍了南阳的山山水水。他认为,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也都需要一种可以触摸的温度、能够感知的力量。留住这一抹乡愁,《南阳晚报》一直在路上。近日又开设了《走遍南阳》专栏,这让他倍感温暖和亲切。走遍南阳,守望故乡,他期待更多的人加入。 南阳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说,《走遍南阳》栏目刊发的文章令人耳目一新,文章内涵深厚,作者笔法细腻,尽情展示南阳历史风貌,兴趣点很多,有助于南阳的父老乡亲,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有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推进,在当前疫情不稳定状态下,给大家提供了乡村游、近郊游等可资参考的短途游选择,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吴浩雨是诗人,也是一位极具文化情怀的作家,经常深入山乡采风的他说,走是发现、体验、经历,走得越远,收获和发现越多;走得越深,感悟和体验越广。《走遍南阳》栏目立足南阳盆地,探究人文和自然风光,触摸不为人所知的平凡痕迹,收集遗落在边缘的风物变化,浏览埋藏在盆地腹地和周边的风云历史,展现纵横南阳精彩伟大瞬间,必将产生丰硕成果。 采访中,大家纷纷表达对栏目的期望,希望栏目长期办下去,越办越好,成为《南阳晚报》的品牌栏目,成为讲好南阳故事、助力乡村振兴的好平台。 《走遍南阳》,欢迎您的加入!(全媒体记者 王平)


编辑:徐冬梅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微信同号) QQ:1796493406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