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南阳 守望故乡期待更多的人加入
作者:  王平

走遍南阳 守望故乡

期待更多的人加入

本报记者 王平


    走遍南阳山水,见证美丽蝶变,发现乡愁之美。1月13日、14日,本报精心策划的文化栏目《走遍南阳》,连续推出了《新野有座“拦马桥”》《当年赤眉军在此驻扎 留下这座赤眉古寨》两篇文章,受到诸多热心读者的欢迎和关注。他们期待与本报的这份乡愁与情怀同道而行,让南阳大地那些独具魅力的人文精神再次照耀时空,让守护文化遗产成为更多人的自觉。

    “这个栏目的开设真是太有太意义了!”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廖华歌对本报这一栏目十分赞赏。她认为,只有重新与历史对视,才能更加挚爱南阳。而这个栏目的开设,就是对南阳文化的寻根和弘扬,留下乡愁记忆,让更多的南阳人了解家乡灿烂的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家乡,以更饱满的热情建设家乡,意义不止在当下,更在未来。

    网友“写秋斋主人”是一位致力于南阳乡野文物寻访调查的文保志愿者,曾带领访古寻踪南阳文保团队走遍了南阳的山山水水。他认为,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也都需要一种可以触摸的温度、能够感知的力量。《南阳晚报》一直在方寸之间,执着地留住南阳的一抹乡愁。近日又开通了《走遍南阳》专栏,这让他倍感温暖和亲切。走遍南阳,守望故乡,期待更多的人加入。

    南阳唐王府博物馆馆长崔鉴平说,《走遍南阳》栏目刊发的文章让他耳目一新,文章内涵深厚,作者笔法细腻,尽情展示南阳历史风貌,兴趣点很多,有助于南阳的广大父老乡亲、青年人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更有助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推进,在当前疫情不稳定状态下,给大家提供了乡村游、近郊游等可资参考的短途游选择,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吴浩雨是诗人,也是一位极具文化情怀的作家,经常深入山乡采风的他说,

走是发现、体验、经历,走得越远,收获和发现越多;走得越深,感悟和体验越广。《走遍南阳》栏目立足南阳盆地,探究人文和自然风光,触摸不为人所知的平凡痕迹,收集遗落在边缘的风物变化,浏览埋藏在盆地腹地和周边的风云历史,展现纵横南阳精彩伟大瞬间,必将产生丰硕成果。

    采访中,大家纷纷表达对栏目的期望,希望栏目长期办下去,越办越好,成为《南阳晚报》的品牌栏目,成为捕捉时代变迁、讲好南阳故事、助力乡村振兴的最佳平台。

    《走遍南阳》,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