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法治“沃土”,优化营商环境。淅川县人民法院以“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执行保障”的工作原则,坚持高效化解纠纷、善意执行、精准服务,以法治护航企业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今年以来,该法院通过诉前主动介入、诉中先行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辖区民商事诉讼案件调撤率达65.13%,协助千余家企业免受诉累。
调解前置纠纷。为从源头减少矛盾进入执行程序,该法院将调解工作贯穿纠纷化解全流程,在纠纷诉至法院初期,主动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结合案件实际深入基层查勘事态、梳理难点堵点;通过“接地气”的释法明理,用通俗语言阐明法律规定与责任后果,同时联动基层组织、行业协会等力量协商解决方案,推动纠纷在诉前、诉中高效化解,为企业缩短诉讼周期、降低时间与经济成本,更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增量。
凝聚多方合力。该法院在淅川县委政法委统筹下,联合公安、司法等部门构建“协同普法+精准服务”模式,聚焦企业关心的“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查封扣押冻结措施规范、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等核心问题进行专题讲解;依托“法院+工商联”联动机制,为参会企业发放《服务企业九条措施》《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指南》等普法材料,针对高频矛盾“把脉问诊”,帮助企业建立法律风险内控机制。
延伸服务职能。该法院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依托驻开发区“服务企业工作站”搭建“司法需求直通车”,通过座谈会、“面对面走访”、公众开放日等方式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司法痛点;对已化解的涉企纠纷进行复盘分析,为企业定制并发放《风险防控建议书》,指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防范纠纷再生。2025年以来,该法院累计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5场次,发放《风险防控建议书》150余份,让调解工作从“事后化解”向“事前预防”延伸,切实破解企业“急难愁盼”。
强化调执协同。为打通“调解成功—权益兑现”的“最后一公里”,淅川县人民法院推行“调解结果跟踪+专项执行保障”工作方法,针对调解后仍未履行的案件,开展专项行动,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见证,确保执行公开公正。(全媒体记者 段 平)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超级奶爸 为爱储能” 公益活动在南阳举行 为准爸妈筑牢用血安全防线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