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为什么”,一个“河南答案”│大象时政·周看点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两个“为什么”,一个“河南答案”│大象时政·周看点
作者:  大象时政

360截图20251109203925277.jpg

点击观看


本周,两场高规格大会在郑州接连举行,一场牵手“远方的拉美”,一场深耕“手中的种子”。

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却共同指向一个主题——今天的河南,何以成为国家战略中越来越重要的那个支点?

【看点一】这一重要会议,为何在河南举行?

先看第一个热点。

11月3日,第十八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在郑州开幕。

中拉企业家峰会轮流在中国和拉美举办,是首次“花落”河南。

为什么是河南?

看区位,河南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空陆数海”四条丝路协同并进,枢纽优势无可替代。

看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河南对拉美进出口额增长10.5%,达到685.6亿元。巴西牛肉、智利车厘子、墨西哥牛油果……越来越多拉美特产,正通过河南走进中国千家万户。

看产业,河南制造业体系完整,与拉美在农业深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互补性强。目前,河南企业在拉美在建项目近30个,覆盖矿山、通讯、水利等多个领域。

这场高峰会,发布了务实合作的《郑州倡议》,明确要深化基建、农业、矿产等传统合作,拓展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这场峰会释放了一个清晰信号:中拉合作,正加速向中国内陆腹地纵深推进。而河南,准备好了。

【看点二】这一国家级基地,为何落户河南?

就在这次高峰会后,另一场高规格大会—2025中原农谷种业大会在郑州开幕。

这场大会上,“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揭牌。

这个中试基地是全国农业领域首个,意义非凡。

如此重要的平台,为何会落户到河南?

很多人知道,河南是“中原粮仓”,但可能不知道,它更是“种业重镇”。

把这个国家级基地放在河南,不是照顾,是必然。

首先,这是责任所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它处在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一旦受制于人,中国饭碗就端不牢。作为粮食大省,河南必须扛起这份担当。

其次,这是实力所至。河南保存着6万多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全国推广面积前10的小麦、玉米、花生品种,一半出自这里。中原农谷已汇聚数十家高能级科研平台。这里有让实验室成果走向田间地头的基础。

最关键的是,这是未来所向。这个基地的核心是“人工智能育种”,它要推动生物育种从经验驱动向模型驱动的技术革命,这是种业的未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把重任交给河南,这是国家的信任与托付。

“十五五”将至,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是找准在国家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支点。

好了,本期的《大象时政·周看点》就到这里。

(米方杰 王琳 郑凯 朱亚兵 户文杰)

编辑:徐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