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努力、精准发力,为幸福加码、为生活加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就能不断增强。”
□本报评论员 悦连城
改善民生,贵在日拱一卒的实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办好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实事,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兜牢“稳稳的幸福”。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8.6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69.4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9.3%、106.8%;已对2936所学校实施校园安全能力提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7.9%;已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1527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8%;已实现1002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0.2%……一个个最新的统计数据,标记着河南改善民生福祉的铿锵脚步。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前三季度打下的良好基础,是四季度收官冲刺的重要保障,接续努力、精准发力,为幸福加码、为生活加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就能不断增强。
河南的人口总量、人口密度、人口流动量都比较大。就业、住房、教育、交通、养老、护幼……民生福祉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在增长速度中寻找答案,还要从点滴民生实事中找到发力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河南医院开诊运营,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10件省重点民生实事进展顺利;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城镇新增就业99.8万人;郑开城际铁路贯通运营、125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双城通办”,“郑好办”牵手“汴捷办”“洛快办”“放新办”等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跨城云互通;2024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32.07%,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78.8岁……父母盼着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老人希望有好的养老服务,年轻人期待能有更多发展机会,这些朴素的愿望,就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季度是收官季、冲刺季,也是谋明年、抢开局的黄金期。切实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省重点民生实事,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加大欠薪整治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抓好迎峰度冬能源安全、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确保群众温暖过冬……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绘好便民利民微改革的工笔画,我们定能托起中原大民生,汇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
编辑:谢瑶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个武术项目国际日 3月21日成“国际太极拳日”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