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晨曦宛若轻柔的纱幔,缓缓地在亚洲金融大厦铺展开来。
大厦内,身穿西装、打着领带、皮鞋锃亮的小伙儿刘文星熟练地说着英语,请每一位进入办公区域的人员出示证件。
不远处,北京金太保保安服务有限公司驻亚洲金融大厦项目经理刘宏正在为外籍人士指引方向。
他们共同担负起亚洲金融大厦的外围安保工作,他们都来自一个荣耀的群体——唐河保安。
如今,值守在北京安保岗位上的2.6万名唐河保安,已成为首都平安建设的重要力量。
保安队伍的快速崛起
故事的开端,可回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
彼时,一批刚刚离开军营的唐河籍官兵,不约而同地进入保安服务行业。他们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值守、巡逻,用勤劳和朴实赢得了业内“用着放心”的口碑。
现为北京央务恒远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合伙人的宋祥银,敏锐地洞察到当时保安服务行业的广阔前景,准备在保安领域大展拳脚。
这是一场白手起家的创业传奇。没有资本和资源,他们用汗水和信誉开路。在以宋祥银为代表的民营保安公司的引领下,100多家由唐河人创办的保安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北京发展壮大。
从零星分散到抱团发展,唐河保安从一群务工者,逐渐成为北京保安行业中一支小有名气的劳务大军。
“这么多年,我们能够在北京站稳脚跟,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有骨气、有精气神儿!”被业内称为“孟司令”的孟令庆是北京河南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北京金太保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保安不仅仅是站岗,还需要具备很多专业知识。尤其是首都北京的保安,来不得丝毫马虎。”孟令庆说,从第一次从事这一行业,他就树立起“首都安保无小事”的理念。从形象气质到专业知识,从待人接物到察言观色,孟令庆对团队进行了军事化管理。他的保安团队也在一次次任务中,经受住了考验。
凭借着严谨的态度、专业的技能,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孟令庆带领他的保安团队在首都闯出了一片天地。
由此,唐河县因势利导,将北京作为劳务输出的重要基地,建立人力资源档案,进行定向输送,将一批批农家青年有序送往首都的安保岗位,为唐河保安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劳务品牌的培育锻造
历经30余年发展,唐河保安已从最初的安保值守,发展成为覆盖多元场景的现代化安防品牌。
在唐河保安获得的诸多荣誉中,“全国十佳劳务品牌”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忠诚,是他们刻进骨子里的基因。王玉权从事保安工作30年,累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名,8次获得北京市公安局嘉奖,用热血书写“忠诚卫士”的铮铮誓言。
专业,是他们融入行动的信条。2023年12月26日11时许,在北京368路公交车上执勤的袁华民发现司机因突发疾病失去意识,导致车辆行驶方向偏离。危急关头,袁华民进入驾驶室踩死刹车,停下公交车后,立即对司机进行急救,用专业技能诠释“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
突破,是他们面向未来的姿态。从普通保安成长为优秀项目经理的刘宏,邀请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生教队员们学英语。他带领的团队“穿西装、打领带、会英语”,实现了从传统保安到现代化“安防顾问”的华丽蝶变。
他们的身影,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内外——近3万名奥运保安,每6人中就有1人是唐河籍;他们的服务,从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逐渐拓展到亚洲金融大厦等高端场所;他们的工作地,从首都北京辐射至上海、广州、西安、杭州等城市。
唐河保安不再是一个地域性的劳务标签,它已成为“专业、可靠、现代化”安防服务的品质象征。
家乡山水的滋养托举
任何一个全国劳务品牌的培育,都离不开家乡故土的滋养与托举,唐河保安更是如此。
唐河县通过各类政策扶持与规范引导推动唐河保安品牌叫响京城、走向全国。
广泛宣传,树立榜样。通过媒体报道、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宣传,让“北京保安”的故事在唐河县家喻户晓,激发了青年一代投身其中的热情。
服务护航,排忧解难。每年春节,在北京举办联谊会和团拜会,邀请保安公司负责人和优秀保安代表参加,凝聚乡情、共谋发展;该县人社局联合北京唐河商会,为其提供从完善劳动合同到协调解决纠纷的“一站式”跟踪服务;依托县驻京联络处,与各保安公司进行常态化联系沟通,持续输出劳务服务。
培训提质,赋能未来。借助“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的东风,精心组织专场培训,以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培训护航品牌高质量发展。
信息赋能,精准对接。建立健全唐河智慧就业平台,重点对17周岁至25周岁的青年建立动态档案,精准推送招聘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由唐河人创办的300人以上规模的保安公司就有66家。每年从唐河县输出的保安人员达数千人,年劳务总收入超5.2亿元,人均年收入约6万元。
唐河保安,是首都平安建设的忠诚守护者,更是南阳劳务品牌叫响全国的金名片、家乡增收富民的生力军。(全媒体记者 范志钦 通讯员 翟 松 杜倩瑶)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河南桐柏:油茶飘香富山乡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