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育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丁笑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 “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明确提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对职业教育而言,既是重大使命,更是发展契机。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 聚焦河南“1+2+4+N”目标任务体系,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办学治校的生动实践,奋力书写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的时代答卷。
深学细悟明方向,把握职教发展新坐标。全会深刻指出,“十五五” 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这要求我们站在国家战略和河南发展全局的高度,重新审视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将其贯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并自觉将其融入服务河南“1+2+4+N”战略布局的宏大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把满足师生成长需求和河南现代化建设的产业与人才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河南建设农业强省、制造强省等提供人才支撑;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投身河南区域发展的职业自信,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培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坚持守正创新,在坚守党的领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以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产教融合不深、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为河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职教智慧;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各项工作协同发展,助力河南实现高效能治理;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升办学水平。
知行合一勇担当,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全会明确提出要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为职业教育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供了明确指引。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必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彰显价值。我们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打造适配产业的专业体系,主动对接河南6大产业集群、18条乡村富民产业链和南阳“7+17”产业布局,系统性研究服务河南、服务南阳的切入点、路径和长效机制,构建“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发展模式,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二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生产场景中提升实操能力,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三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技能培养,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支撑。通过产教深度融合,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人才摇篮”和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
党建引领强根基,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全会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原则,这对职业院校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强化理论武装,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党总支研学、党支部促学、党员自学的“四级学习体系”,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基层组织,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把党支部建在专业群、产业学院和实训团队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构建“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凝聚起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深耕职业教育沃土,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大道至简 实干为要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