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建设美丽中国

  洛阳市孟津区黄河一号公路核心区的小浪底库区风景怡人。本报资料图片 郑占波 马绍磊 摄
  抓落实
  统筹推进“五水共治”
  为“两高四着力”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一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和两个五年规划的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就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等多项治水工作作出部署,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10月30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申季维表示,全省水利系统将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两高四着力”,锚定“1+2+4+N”目标任务体系,统筹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水利贡献。
  落实“江河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论证桃花峪洪水控制工程,推进小河口等水库前期工作,实施伊洛河、金堤河系统治理,确保黄河安澜、生态安全。
  守护“三个安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强防汛风险点治理,实施丹江口水库库区及上游水质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建设豫东水资源配置等供水配套工程,持续扩大供水范围,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坚持项目为王,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谋划实施5大类97项重大工程,基本建成省级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骨干输排水通道、重要调蓄结点和市县水网加快形成,水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明显增强。
  扛牢防汛责任,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能力。统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完善防洪工程体系、监测预报体系、防御工作体系,推进城市平急两用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不断增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严格“四水四定”,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完善水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强引调水及城镇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持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
  围绕建设美丽河南,加强重要河湖库系统治理和生态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行“河长+”机制,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幸福河湖。
  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实施“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夯基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水网数字孪生体系;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募投建管”机制;推进水网与水运融合发展,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打造河南水文化品牌。
  在一线
  让更多矿山披上绿装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谭勇
  10月28日,驱车穿行于焦作南太行余脉与洛阳汾渭平原腹地,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山边坡已被层层叠叠的秋意覆盖,昔日沉寂的采矿区如今或变身生态苗圃,或建成休闲步道,改变了以往荒山秃岭的景象。
  “这份生态答卷的背后,是我省多年来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为导向,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不懈努力。”河南省地质局生态中心地质服务中心高工孟飞告诉记者。
  站在焦作市解放区猫岔村的观景台远眺,南太行余脉连绵;漫步洛阳伊川的林间步道,秋风拂过脸颊……重访这些曾经的“生态伤疤”所在地,记者目睹了生态修复带来的蝶变。
  从“黑色疮疤”到“绿色银行”,从生态负债到生态资产,我省用多年的坚持与创新,在南太行与汾渭平原之间书写了矿山生态修复的生动答卷。
  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机遇,我省加快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争取国家奖补资金40亿元,先后实施了南太行地区和秦岭东段洛河流域2个国家重大山水工程,累计修复面积180万亩。
  生态修复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满山新绿的生态效益上,更彰显于生态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中,最终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今年刚刚完工的灵宝市黄土沟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位于秦岭东段洛河流域,这里昔日的荒坡地蝶变成“聚宝盆”。
  “项目采取土地综合整治、林质提升、生态重塑等综合治理措施,大力建设经济林,原来的荒坡地,如今种满柿树、花椒等经济作物,由荒变宝增加当地经济收入。”河南省第四地质勘查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秦岭山水项目专班办公室主任饶振兴介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随着矿山生态修复的加速,我省黄河流域内露天矿山数量一天天在减少。与此同时,全省累计建成绿色矿山218家,其中国家级83家,并争取中央奖补资金12亿元,“十四五”以来累计修复历史遗留矿山34.7万亩。
  随着越来越多的矿山披上绿装,美丽河南绿色底色更加鲜亮。“下一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幸福黄河,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河南贡献自然资源力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乔小雨表示。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商丘市夏邑县会亭镇阳光小学的学生在消防员的指导下体验水枪操作。王高超 摄
  抓落实
  站位全局深化改革发展
  推进现代化应急体系建设
  ——访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金冬江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岱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这为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10月30日,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金冬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决扛牢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
  金冬江表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要深刻领会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我省“十五五”现代化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加强规划衔接协调,围绕全局性、关键性、深层次问题,系统谋划一批牵引性、标志性举措。
  一是以深化改革为引领,创新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主动站位全局,聚焦“两高四着力”,找准应急管理工作定位和抓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化改革发展,积极适应安全形势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体制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推进应急体系能力与经济基础、社会治理和发展相适应。
  二是紧盯风险隐患整治,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守好安全生产“责任田”,盯紧事故多发高发领域,坚决消除各类非法违法行为生存空间;持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更好统筹应急资源、救援力量,打好打赢灾害防范主动仗。加强安全风险源头防控,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大举报奖励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服务,坚持严格执法监管与热情服务并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督帮一体引导企业主体提升本质安全能力。
  三是聚焦大安全大应急,建强用好应急救援力量。进一步优化机制,在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调、跨部门信息共享、应急处置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升质效。建强区域应急救援基地,建好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优专业性救援队伍,规范社会应急力量发展。
  四是以数智赋能为牵引,打造科学高效保障体系。加强项目引领、科技支撑,以应用为先导,强化数字化监管,深化大数据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持续推动数智化赋能应急管理工作。同时,在应急预案建设、专业人才培育、物资保障体系、应急产业壮大等方面协同发力,强化资源要素支撑。
  五是夯实应急基层基础,筑牢共建共治人民防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完善基层网格化治理格局,确保各项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加强应急安全文化培育,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安全生产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应对灾害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应急管理新格局。
  在一线
  应急队伍苦练本领护平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岱昕
  接到指令迅速响应、集结机动、驾艇操舟入水实训……10月30日,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实训演练濮阳基地,河南省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正紧张进行,一连串环环相扣的行动,彰显出参评队伍的训练有素。
  然而就在一周前,不少参评队伍还对测评感到无所适从,对行动流程、标准规范感到陌生。针对社会力量“管理不规范、能力不均衡、装备不达标”的短板,省应急管理厅在测评前聘请国家级教练员对10支参评队伍“一对一”开展帮扶指导,对照测评标准完善战法技能,系统提升队伍实测能力。
  训练水池边,面对实操科目这一“强项”,郑州市惠济区中州应急救援队队长程相朋和队友们跃跃欲试,穿戴好水域装备准备入水。“不要急于下水,首先观察周围自然环境风险,注意检测水体是否存在漏电、水污染等情况。”教练员及时予以指导。
  “这次测评系统性检验并提升了复杂条件下队伍协同作战能力,收获很大。”程相朋说。全流程训练中,教练员对每个细节严格要求,有效提升了各队伍现场指挥、急流救援和装备模块化应用的能力。
  为社会应急力量测评定级,这在河南尚属首次。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社会力量而言,首要解决的就是标准化、模块化问题,从而为队伍有机嵌入现代化应急指挥体系奠定基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这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该负责人表示,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强化社会应急力量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中的作用,先行先试打造示范样板,以评促建推动全省社会应急力量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应急领域的国家队主力军,国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机动队伍正持续苦练本领,提升守护平安河南的能力,为即将到来的森林防火紧要期做足准备。
  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郑州、平顶山等4个方向队伍依序开拔,采取摩托化方式远程输送救援人员,从营区直奔位于荥阳市的指定野外驻训场。抵达驻训场后,各队伍迅速展开营区设置及后勤能力建设工作,为后续专业技能、体能、车辆装备等比武项目高质量开展打下扎实基础。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走在前、作表率。”国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机动队伍筹备组副组长刘宪林说,当前正值河南省冬春防火关键期,将通过实战化练兵,全面提升队伍响应速度与处置能力,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确保遇有火情能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