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绿交响”里的河南力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黑绿交响”里的河南力量
作者:  
图片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中,作为区域经济压舱石,河南国资国企服务重大战略、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完善公司治理、增强国资监管效能、加强国有企业党建,不断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河南国资国企“十四五”深化改革、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取得成效,省政府国资委联合河南日报社财经全媒体中心、大河财立方推出“河南国资国企‘十四五’出彩答卷”系列报道。

大河财立方记者 夏晨翔


“十四五”期间,累计生产原煤4.77亿吨,圆满完成保供任务;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装机占比超50%,实现历史性“双突破”;累计实施源网荷储项目622个,总投资约556亿元……


2025年,“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中原大地,能源领域正迎来一场“黑绿交响”的深度变革。


五年来,河南国资国企锚定“双碳”战略与能源安全新战略,以传统能源“智”变为基、新能源“跃”变为桥、新旧能源“融”变为核,交出了一份“保供有力、转型提速”的成绩单。


图片

传统能源“智变”:从圆满保供到质效双优


只需在地面轻点鼠标,千米井下“盾构机”听令而动,月进尺轻松破600米;TDS智能干洗机上的X射线快速扫描初筛的煤矸石,高压风精准地将煤吹进煤仓……


图片


走进平煤股份,这样的智能化作业场景正逐渐成为常态。


“过去五年,我们以智能化为核心抓手,累计投入资金约50亿元,建成1处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11处省级智能化示范煤矿,打造智能化采煤工作面56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41个,采、掘工作面人均工效分别提升20%、30%以上,矿井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更是突破85.28%。”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煤股份)总经理张国川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图片


作为河南省煤炭保供“主力军”,“十四五”期间,平煤股份凭借这笔智能化“硬投入”,不但切实扛起国企保障民生的职责,更让“黑金子”焕发全新活力。


张国川介绍,在保障民生方面,五年间,平煤股份完成河南省发展改革委长协考核兑现率100%以上,累计供应长协电煤5500万吨以上,高质量完成省内迎峰度冬、迎峰度夏电煤保供任务,位居省内电煤保供主体前列,为省内电力化工企业稳定生产筑牢“压舱石”。


在煤炭品质方面,近五年,平煤股份深入实施“大精煤”战略,年均精煤供应量稳定在1200万吨。其中,品质达到“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焦煤精煤1号,供应量始终稳居全国同品质低硫主焦煤首位,为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平煤股份的实践,是河南传统能源“智”变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河南省现有煤矿194处,总产能达1.56 亿吨/年,煤矿采煤机械化率、掘进装载机械化率分别高达97%、95%,累计生产原煤4.77亿吨,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保供任务。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3处国家智能化示范煤矿、33处智能化煤矿,打造161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59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及93个其他智能化子系统,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46.1%,为煤矿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传统能源的“智”变不只在煤炭领域,煤电领域的“三改”联动同样成效突出。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新增煤电规模1070万千瓦,洛阳万基、许昌能信等重大煤电项目顺利投产,南阳电厂二期等项目正加紧施工,豫能濮阳台前、南阳白河项目也已完成核准……


五年间,全省累计完成煤电机组节能降碳、供热、灵活性改造容量超2500万千瓦,平均供电煤耗降至298克/千瓦时,较全国平均水平低5克,能效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煤电领域的高效低碳转型。


图片

新能源“跃升”:从跟跑到领跑的河南速度


走进河南易成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成新能)旗下子公司开封时代的厂房,国内首条全钒液流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转,高度标准化地完成一系列生产工序。


从250kW/1MWh系统开车运行,到投运全省首个6MW/24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再到投运天安煤业24MW/96MWh储能电站,这家成立仅4年的国资背景企业,已成为河南新能源装备制造的“新名片”。


图片


据了解,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长时储能技术,近年来商业化进程显著加速。其核心优势在于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以及灵活性强,非常适合大规模长时储能场景。


“目前,我们公司已完全掌握了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打通了全钒液流电池全流程生产工艺。”开封时代副总经理崔行斌介绍,特别是新一代钒电池技术,打破了传统电堆的装配模式,提高了整个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还促使新建电站综合运行效率保持在70%以上。


图片


他还举例称,目前已并网运行的天安煤业储能电站,年放电量可达6307万度,谷段、平段充电,高峰放电,全天两充两放,满充满放情况下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可节约能源消耗费用约3590万元。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正是关键之举。


最新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1.6亿千瓦,较2020年大幅增长55%,达到“十三五”末2.6倍以上,贡献了“十四五”以来90%以上的新增电力装机。


尤为突出的是,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装机规模超过8700万千瓦,较2020年增长超160%,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装机占比超50%的历史性“双突破”。


图片

新旧协同“破局”:从单打独斗到组团转型


在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型的进程中,能源变革早已超越“新旧替代”的单一维度,迈入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新阶段。


在河南,这场转型不是生硬的“换轨”,更像是一场新旧能源同频共振的“交响乐”。


图片


“‘新旧协同’是河南能源结构平稳转型的关键。中豫格林紧扣河南省钢铁、铝业、先进制造、现代农牧等重点产业的绿色转型需求,通过定制化的源网荷储方案,推动新能源项目与产业集群深度融合,促进绿电就地就近消纳。”中豫格林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常磊告诉大河财立方记者。


作为河南省省级新能源投资运营平台,中豫格林自2024年2月成立以来,便立足国有资本“服务产业、赋能发展”的核心功能,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中蹚出新路。


据了解,中豫格林打造的源网荷储项目,已成为链接新旧能源的“黄金纽带”。其中,三门峡源网荷储项目为宝武铝业输送绿电,直接降低生产碳排放强度;为省属煤炭企业定制的同类项目,更让国有传统能源企业踏上绿色转型快车道。


图片


不仅如此,中豫格林还与航空港区合作增量配网源网荷储项目,支持航空港区先进制造业及出口型重点企业提高绿电比例;与牧原集团合资设立中豫格林牧光公司,支持现代农牧产业绿色发展;推进永城地区工业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支持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真正实现了“项目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着企业转”。


易成新能于2020年9月投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河南中原金太阳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原金太阳)则在新能源开发与传统场景的融合中展现巧思。


图片


郏县堂街镇牧光互补项目,是省内首个采用柔性支架建设形式的牧光互补项目,让光伏发电与畜牧养殖在500亩山地上“共生”;宝丰县李庄乡100MW光伏项目,通过优化支架适配山地坡势,在全国范围内项目规模也属罕见;平顶山市四矿铁路沿线项目则利用铁路沿线护坡空地建设3MWp光伏电站,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既盘活闲置资源,又为周边企业降低用电成本……


如今,中原金太阳的脚步还迈向海外,西非几内亚内河港口配套智能微电网项目、坦桑尼亚光伏储能项目等10余个项目加速推进,国有资本正将“河南技术”带向更广阔的舞台。


从单个项目的突破到全省层面的推进,河南“新旧协同”的成效已然显现。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实施源网荷储项目622个,总投资约556亿元,新增光伏、风电总装机850万千瓦,新增水电装机1.1万千瓦,新增储能装机约230万千瓦,新增配电线路4346公里,新增配电容量555万千伏安,建成后每年可促进绿电消纳148亿度,减少用电成本近30亿元,将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保障能源供应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扩大有效投资、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站在“十四五”圆满收官与“十五五”即将启航的历史交汇点,河南这场能源领域的“黑绿交响”,早已不是简单的产业转型实践,而是中原大地以国资国企为引领,在守护能源安全与践行 “双碳” 战略间找到的最优解。


未来,这些“河南力量”将继续以原煤筑牢保供根基,以可再生能源激发绿色动能,为全国传统能源大省蹚出新路径,成为“双碳”进程的坚实支撑。

编辑:高禛璐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