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阳市锚定“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以政策为基、以服务为要、以创新为翼,全面推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地见效。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到筑牢社会保障底线,从激活老年人才活力到打造老年友好生活环境,我市用一系列务实举措,为全市百万老年人托起有品质、有尊严、有温度的幸福晚年,多项工作荣获省级以上表彰,相关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
织密养老服务网 守护幸福夕阳红
围绕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南阳市以系统化思维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从政策保障、服务供给到模式创新,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质效。
政策筑基,破解发展瓶颈。南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南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素保障意见》等12类78项政策文件,形成涵盖土地、资金、人才、用房的“全要素”支持清单。“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14.51亿元用于养老服务建设,为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针对“用地用房难”痛点,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服务用地用房清查行动,将小区配建养老用房标准提高至每百户100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共收回小区配建养老用房231套,彻底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硬件梗阻。
城乡统筹,服务全域覆盖。在城镇,实施“六专六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建成879个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十四五”以来累计服务老年人40万人次,助餐经验入选全市改革典型案例红榜。在农村,推动106家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122家村级标准化养老服务站,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打造农村养老“核心阵地”。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创新打造“三明二适一清”适老化改造模式,完成3.64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改造,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创新模式,医养康养融合。南阳市深耕“全链式”医养结合,创新探索的“5441”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在全省推广,并成功承办全省“全链式”医养结合观摩培训会。目前,全市55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了老年医学科,创建了67家省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324家基层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全面推行家庭病床服务改革,13个县市区187家机构实现全覆盖,组建了447个服务团队,累计建床539张,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等符合指标的老年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已签约老年人135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0个省级、19个市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设立4个景区康养服务站,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
智慧赋能,服务精准高效。南阳市着力构建市、县、乡三级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将全市养老机构全部纳入平台管理,录入老年人信息187万条,实现“需求、设施、服务”互联互通。通过安装紧急呼叫、自动监测等智能设备,为3.21万名老人提供201.1万次智慧助老服务。依托视频安全监管平台,实时管控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家属可通过App查看老人生活状态。
精准发放高龄津贴 筑牢老年生活保障线
高龄津贴是守护高龄老人晚年生活的“暖心钱”。我市以“精准、及时、安全”为目标,不断优化发放机制,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政策宣传广覆盖。自2019年启动高龄津贴发放以来,南阳市广泛组织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通过上门入户、社区宣讲、媒体推送等方式,全方位解读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老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同时,开通线上申请认证通道,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足不出户”的便捷服务。
发放流程提效能。南阳市依托民政、社保、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共享,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核查机制,精准识别高龄津贴发放对象,坚决杜绝“错发、漏发、冒领”。采用“一卡通”支付方式,将高龄津贴直接发放至老人账户,减少中间环节,防范截留风险,实现“政策兑现零延迟”。
保障成果暖民心。截至2025年9月,南阳市已累计发放高龄津贴11.04885亿元,惠及高龄老人1796.668万人次。仅2024年,我市就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1.87亿元。
激活老年人才活力 让“银发”绽放新光彩
南阳市既注重“养”好老年人,更注重“用”好老年人,通过搭建平台、强化培育,让老年人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培育专业养老人才,夯实服务根基。实施“养老人才培育工程”,依托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建立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养老服务人员3.1万人次,培育持证养老技能人才1.4万人。连续3年举办养老服务职业技能大赛,2025年,南阳市民政局获评全省养老服务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搭建银龄服务平台,释放参与活力。深入推进“银龄行动”,成立南阳市老干部志愿者服务总队,“宛美银发”志愿服务吸纳近万名老年志愿者,入选全国“银龄行动”老有所为重要品牌项目。淅川县“保水质护运行”渠首银发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污染举报、垃圾清理等工作,于2024年被评选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发展老年教育,实现“老有所学”。依托南阳开放大学成立南阳老年大学,在全市构建学习中心和基层学习点,完成四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体系建设。同时,引导教育系统老教师、老知识分子积极参与老年教育教学、科学普及、社区服务,推动“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深度融合。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让老年生活更便利更舒心
南阳市从交通出行、环境改造、市场规范等细节入手,全方位优化老年友好环境。
交通出行“无障碍”。为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办理免费乘车证,全年无休办理业务,每年服务优惠乘车老年人达千万人次;开通9条适老化公交线路,改造272个无障碍通道站台,方便老年人候车、乘车。针对老年人“打车难”问题,完善95128叫车平台功能,24小时接单,自2021年运行以来,累计接收订单200余万单,有效解决老年人出行难题。
生活环境“适老化”。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公厕无障碍设施改造,改造率达79%。五年来,在25米以上主次干道新(改)建盲道、人行坡道及无障碍设施约220公里,让老年人出行更安全。全市1085个银行网点完成适老化服务改造,覆盖率达100%。同时,探索“完整社区”建设,在新建楼盘配建小区卫生服务中心,融入中医康养、生活服务功能,打造“全生命周期有保障”的居住环境。
护老行动“出实招”。开展养老产品企业“三品专项行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河南汇博医疗“医用弹力袜”、希迪克康养“上肢康复机器人”等5个产品入选国家《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加强老年用品质量监管,2024年共检查老年用品经营单位118家,抽查产品7批次,排查养老机构697个,检查特殊食品销售企业1782家次,切实守护老年人“钱袋子”和“健康权”。
营造敬老爱老浓厚氛围 共同绘就幸福“夕阳红”绚丽画卷
近年来,南阳市以“敬老月”为载体,以典型宣传为引领,持续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浓厚氛围。
丰富活动温暖民心。每年开展“敬老月”集中宣传、老年普法维权公益宣传、健康咨询与义诊等活动;联合市卫生健康体育委开展“专家讲座和义诊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普及常见病预防、康复护理知识。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为老志愿服务500余场。
媒体宣传深入人心。南阳市统筹市属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资源,形成联合传播矩阵,在“敬老月”期间开设宣传专栏,开展老龄化国情宣传,举办“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系列活动,让敬老爱老深入人心。
文化惠老成效显著。2024年,南阳市举办首届银发艺术展示交流活动;市图书馆“银发学堂”推出普拉提培训、非遗蓝染体验;市文化馆推出广场舞、模特培训等课程;各县市区精心组织“四季村晚”“咱村有戏”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均面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卧龙岗武侯祠等68家A级旅游景区对60周岁以上老人免门票,并提升景区适老化水平。
近年来,南阳市老龄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获得“河南省高水平提升普惠养老服务先进市”“全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8月,在第十九次全省民政会议上,我市围绕老龄工作作典型发言。
南阳市将持续深化老龄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保障水平,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绘就更加绚丽的“夕阳红”画卷。(南都晨报记者 郭征 通讯员 杨珊 刘亚平)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田养猪、猪养田”,亩均增产200公斤——内乡种养循环收获生态红利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