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
与全球伙伴在合作中共享机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 范坤鹏
开放引领发展,合作共赢未来。10月23日,以“全球产业链区域新支点”为主题的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在洛阳市举办。50余家外资企业、部分在华外国商协会,以及近百家中央企业、省内骨干企业和机构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见证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传递“看好河南投资河南”的强烈信心。
近年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打造了沟通政企、连通内外、畅通供需的高端平台,搭建了产业互联、资本互动、市场互融的重要桥梁,对促进中外企业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地方政府链接全球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23日,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在洛阳举行。张怡熙 摄
“本次活动落地河南,是河南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中争先出彩的又一新契机,为河南企业与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对接交流、共赢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河南的产业优势、市场规模、开放环境,为各国企业在豫投资兴业厚植了沃土、创造了无限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张焕腾在致辞中,对现场涌动的合作热情给予了积极回应。他表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鼓励外资深耕中国、长期发展。”他特别指出:“河南正积极向世界展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决心以及欢迎外资企业深化务实合作的诚意,希望在座的各位把握良机,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各展所长、精准对接,更好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大全球市场的蛋糕。”
主题交流环节,有关商协会代表、地方政府和中外企业负责人以圆桌会形式分别进行了推介发言,深度挖掘合作需求、寻找合作机会,并就开展相关领域产业对接进行深入互动交流。
“过去,我们携手来自亚、欧、美、非等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全面深化能源、基础设施、国际贸易、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合作。本次活动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搭建了宝贵平台、创造了重要契机,我们将一如既往争做中部地区打造开放高地的积极参与者、有力助推者。”河南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闫万鹏说。
克诺尔集团中国区副总裁张丹阳表示:“我们注意到,河南发布了‘吸引外资23条’,提出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链群,这与克诺尔长期聚焦的轨道装备、智能制造方向高度契合,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河南在产业结构优化、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迈出的坚定步伐。”
维护产业链稳定,增强产业链韧性,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保障,也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关键基石。聚焦本次活动主题,河南与境内外跨国企业和机构在资本合作、能源转型、科技创新、供应链合作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现场共有豫企出海产业合作母基金、海马新能源汽车出海、共建布鲁塞尔科技园创新中心等11个项目签约。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场金秋的相聚,以一场场坦诚的交流、一份份沉甸甸的合约,将“投资河南就是布局未来”的信心具象化为携手同行的崭新起点。面向未来,一个更加开放的河南,必将与全球伙伴在合作中共享机遇,在携手中共创辉煌。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资合作对接活动
制造业开放合作前景广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学桦 范坤鹏
10月23日,洛阳龙门山下的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现场,先进制造业开放合作对话也同步展开。这场集政策推介、企业分享与项目对接于一体的盛会,勾勒出中原制造业开放合作的鲜活图景。
“基础优势明显,产业布局合理,发展生态良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朱新定这样介绍我省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作为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制造业大省,河南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构筑起庞大的工业经济体。
洛阳的“工业宝库”更让嘉宾们眼前一亮。“41个行业大类全覆盖,新材料、智能装备双千亿产业领跑。”洛阳市副市长王太钢说。这座重回国内二线城市行列的老工业基地,正以超5818亿元GDP的底气,抛出“全球技术+洛阳制造”和“全球资源+洛阳市场”的合作橄榄枝。
洛轴集团的风电轴承智能工厂、中国一拖的定制化生产线,印证着这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2024年,洛阳数字化转型指数已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企业发展的故事,正在为“河南机遇”写下生动注脚。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务总裁李翔宇对企业发展成效与智能制造实践的分享颇具说服力:“落地4年,营收即将冲刺500亿元,这离不开中原的人才储备与产业生态。”这家企业正计划以AI、算力等技术赋能产业升级。
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强则亮出蓝图:“聚焦AI赋能制造,剑指2030年千亿营收,同时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期待找到更多更好的战略投资与技术合作伙伴。”
国际巨头的目光,同样投向这里。
保障全球34亿人次安全飞行的GE航空航天公司大中华区政府事务总经理单文君直言,“对河南营商环境印象深刻”。工业软件巨头达索系统更带来新期待,其大中华区公共事务高级总监王毅说,愿将服务4万家中国企业的经验,助力洛阳中小企业智转数改,期待能够在洛阳和中部地区城市找到合作契机。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3M中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也分享了各自的发展情况和合作期待。
在商务洽谈区,合作的种子正在萌芽。
“终于对接上西门子、施耐德等一直期待的客户了!”秦汉精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坤难掩兴奋。这家深耕冷锻30多年的企业,借此次平台觅得合作良机。
各位企业家的精彩分享,展现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图景,也让人们看到了河南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合作专题对接活动
国际产业投资中的中部机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贾永标
10月23日,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在洛阳举行,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议程之一,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合作专题对接活动于当天下午举行,多位参会嘉宾分享了自己眼中的投资机遇。
国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屹轩建议,构建国家级项目资源池,可以依托国家层面正在设立的国家级母基金,将市场上优秀的GP(普通合伙人)和项目资源拢聚起来,形成一个高质量的项目池,再与国际合作项目进行高效对接。
这一观点得到了多家企业负责人认可,他们纷纷提出共建产业投资基金、共拓国际市场的构想,并达成一致愿景:希望国家层面在项目审批、信息共享等方面给予支持,让企业“少走弯路、轻装上阵”。
在这场聚焦全球资本与中国产业对接的活动中,河南凭借雄厚的产业根基、开放的平台优势与明确的合作方向,成为各方关注的“投资热土”,其蕴含的发展机遇引发广泛热议。
洛阳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轶说,工控集团实控的洛轴集团产品已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通过“靠大联强”策略,与宁德时代、中航工业等龙头企业合作设立超百亿基金,有力推动了产业链现代化升级。
中部地区的投资机遇既离不开自身的产业硬实力,也离不开政策东风加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正积极构建国际企业对接平台,推动“资本+产业”深度融合,中部省份如河南、湖北、湖南等异军突起,已成为外资布局的新兴热土。
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到国际投资新选择,河南正以产业为媒、资本为桥,不断释放合作潜能。正如与会嘉宾所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随着全球资本持续聚焦中原,河南有望成为国际产业协作的重要枢纽,为国际合作贡献更多“中原方案”。
嘉宾专访
用资本赋能企业持续成长
——访河南资本集团董事长张军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贾永标
10月23日,国际产业投资合作对接活动·河南站在洛阳举行,在当日下午举办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合作专题对接活动上,来自中外主权财富基金、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的代表围绕国际投资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近年来,河南涌现出了一大批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的优秀企业,洛轴集团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创智领被评为全球煤机行业首座‘灯塔工厂’,超聚变近3年海外市场复合增长率超过50%。”谈起豫企出海,河南资本集团董事长张军强很是振奋,这些国际化的成功范例,沉淀了技术对接、产能合作、市场协同的宝贵经验,是河南参与全球产业资源整合的缩影。
当下,河南正以更开放的胸怀融入全球产业链,努力为各国投资者提供兼具确定性与成长性的发展沃土,迫切需要“引进来”更多企业深耕中国市场,加大在中部的投资合作力度。同时,导入更多全球资源,共同挖掘河南优秀企业,用资本赋能企业不断拓宽市场维度、提升产业价值,共同打造更具韧性、更富活力的国际合作新生态,共享区域发展带来的资本收益。
致力于成为河南企业海外投资动力源的河南资本集团,正以资本“链接器”为使命,聚焦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采用直接投资、基金投资等多种方式,加速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
张军强说,希望与主权财富基金深化战略协同,共同组建河南企业出海基金,利用河南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物流优势,“走出去”参与中东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投资,助推中东区域油气经济转型与高端制造升级。

插图:王伟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