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兼具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活力。 本报记者 李栀子 摄

南召县五朵山景区云上伴山民宿。 南阳市文广旅局供图

□本报记者 李宗宽 王娟
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和美乡村,让乡村有“颜值”更有“内涵”;整合资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激活城乡融合发展“一池春水”……近年来,南阳市以“五聚五提”为总抓手,提升城乡发展融合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使县域发展基石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为南阳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城市蝶变满目新
漫步南阳,这座古老的城市处处焕发着生机:一条条道路宽阔顺畅、四通八达,一处处游园绿地环境优美、景色宜人,一个个老旧小区提质升级、美颜焕新……移步换景间,碧水相依,草木环绕,为市民构筑起一座幸福的绿色家园。
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南阳市紧紧围绕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目标定位,重点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让幸福感、获得感在人民群众“家门口”落地生根。
口袋公园穿珠成链。公园、游园星罗棋布,绿地、绿道随处可见,去年新建花境公园、京宛游园等市级公园游园,完成21个区级游园的建设,新建改造提升道路绿化48条,新增小微绿地52处和立体绿化20处,绿化面积净增12.6万平方米。
“经脉”贯通动力涌动。去年,南阳新改造老旧小区425个,打通“断头路”6条,改造提升道路4条,新增车位4630个。中心城区先后优化调整了16条公交线路,购置全新公交车50辆,使公交服务成为彰显民生温暖、构建幸福城市的重要元素。
社会民生全面进步。南阳市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财政民生支出66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市中心医院新区医院基本建成,市中医院新院区主体完工,医圣文化园一期建成开园,南阳成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从“改差补缺”到品质再造,从“整容换脸”到涅槃重生,从粗放增长到优雅成长,城市更新提质,南阳面貌焕然一新。
2
县域经济筋骨壮
今年前三季度,南阳市县域经济持续发力,为全市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南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南阳县域经济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49.2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3.7%;县域经济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76.6%,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
县域强,则全域强;县域兴,则全域兴。南阳各县市区,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好、产业基础强等地区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县域产业发展上,南阳叫响了“西峡经验”“内乡模式”“唐河做法”“南召路径”“邓州实践”,以做强“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为载体,着力构建“1+1”产业布局(筛选聚焦1个主导产业,加快链式集群发展;前瞻谋划1个未来产业,着力抢滩新赛道)。各县市按照“一县一产”“一县多业”的发展要求,围绕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强发展趋势研判,筛选确定1个具有比较优势、成长潜力的细分领域作为主导产业,按照“专营店”的发展模式,开展主导产业链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集中力量重抓重推,加快聚链成群,努力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中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每个县市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形成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1家销售额超50亿元的链主企业、1家上市公司。
邓州市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级产业集群申报名单,高新区和方城县、淅川县开发区入选首批省级开发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淅川县开发区等5个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工业园区、数量全省第一。
3
乡村振兴步伐疾
日前,南阳市印发《加快我市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核心,聚焦重点产业,集聚资源要素,高起点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链条化、集群化、现代化,努力构建具有南阳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明确了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目标:聚焦粮食、养殖、油料、特色果蔬、乡村农文旅、乡村商贸加工流通六大产业,集中培育19条乡村富民产业链,积极构建高质量、高效益、多元化的乡村富民产业格局,到2027年,全市乡村富民产业总规模达到338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以上。
近年来,南阳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市“三农”工作稳中有进、成效显著。去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338亿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63元,同比增长6.5%,增速位居全省第一梯队。
扛稳稳粮保供重任。南阳市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去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5.5万亩、累计建成940.5万亩,农村沟渠连通整治10210公里,整治完成率85%,处于全省前列;粮食总产实现133.6亿斤,其中夏粮总产84.78亿斤、同比增长6.6%;生猪饲养量达1500万头,肉蛋奶总产148万吨,蔬菜产量701万吨。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开展就业帮扶,2024年实现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23.97万人,完成年度就业任务的110%;扎实推进产业振兴,去年实施计划衔接资金项目1152个,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2.4亿元,全部实现当年开工;南阳市“四查四促”经验荣登全国改革典型案例,驻村帮扶“三个三”“六个一”做法叫响全省。
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新争取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香菇、肉牛、花生、奶业、肉羊、稻米、中药材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壮大,全年获批中央财政资金项目数量、资金额度均居全省第一;新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35个产品入围河南省首批“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南阳艾”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绿色食品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700亿元。
加强和美乡村建设。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个、省级示范县3个,新改建农村公路135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2.6%;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域覆盖,新建设美丽小镇26个、和美乡村300个、美丽乡村1000个、五美庭院11万户;入选全省“和美乡村”先导片区两个、首批“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两条。
此外,南阳市的粮食、供销、气象、南水北调等工作在2024年均实现创新出彩。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南阳市位居全省“好”等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南阳市位居全省第一;西峡县入选全国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典型案例推介名单,是全省唯一。
从县城的蝶变焕新到乡村的振兴腾飞,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到人才、货物的双向流动……如今,南阳正以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椽笔,持续增强城乡融合发展龙头支撑,全面筑牢城乡融合发展坚实基础,一幅幅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城乡融合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河南日报》 (2025年10月23日 第 11 版)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南阳篇丨昂首阔步新征程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