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 李晓宁)近日,镇平县枣园镇数十名党员,走进山北村张氏故居——一处革命战争年代曾默默发挥重要作用的地下交通站,开展了一场沉浸式主题党日活动。没有会议室里的照本宣科,也没有泛泛的空洞说教,在这座看似普通的农家院落里,党员们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故事、实地参观感悟、围坐畅谈初心,完成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与精神洗礼。
这处交通站旧址,曾是传递情报、护送干部、转运物资的“红色枢纽”。窄小的院门,斑驳的土墙,一盏生锈的油灯,一张磨损的木桌,一个简陋的草铺……每一处细节都在无声讲述着那段充满危险与信念的岁月。党员们放轻脚步,细心观看,认真聆听讲解,仿佛穿越回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切身感受到革命前辈与人民群众如何在艰难环境中,凭着对党的忠诚与无畏的勇气,筑起这条“打不垮的地下生命线”。
  在旧址狭小而肃穆的屋内,活动迎来庄严时刻。全体党员面对党旗,再次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在斗室中回响,也激荡在每个人心中。老党员眼含热泪,年轻党员神情坚毅,这一刻,初心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越发清澈明亮。
在院子里的交流环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体会、说感受,气氛真挚而热烈。老党员冯润甫动情地说:“想想当年的同志们,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革命。他们图啥?就图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山北村年轻党员黄海江接过话头,语气坚定:“前辈用生命铺就的道路,我们一定要走好。现在搞乡村振兴,解决群众困难,我们年轻党员更要拿出当年那种精神,对党忠诚,不怕困难,真心实意为乡亲们办事!”
这堂特殊的党课让历史“活”了起来。党员们沿着狭窄通道缓缓前行,触摸着冰凉的土墙,在讲解员的叙述中,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岁月。这个曾经传递情报、护送干部、转运物资的秘密据点,如今成了砥砺初心的精神高地。
近年来,镇平县枣园镇党委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将张氏故居等革命遗址打造成为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实地观摩+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的模式,让党员干部在身临其境中接受党性锻炼,传承红色基因。该镇坚持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做在经常,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类现场教学活动10余场,培训党员600余人次,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网信镇平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