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时评|把物业治理“针脚”织细织密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南都时评|把物业治理“针脚”织细织密
作者:  郝春城

  □ 郝春城

  

  城镇住宅物业服务,与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紧密相连,更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考验。面对广大市民高度关切的物业服务问题,我市把“开展城镇住宅物业服务规范化整治”列为重点民生实事,精心培育星级信用企业,持续推进红色物业创建工作,以“小切口”撬动民生幸福“大格局”。

  

  红色引擎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物业治理是城市治理的“末梢神经”,直接关乎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南阳将红色物业创建作为突破口,新建100余个红色物业示范点,把党建引领的“红色基因”深度融入物业管理,组建由党员、民警、医护人员构成的“红色服务队”,形成“社区党组织+物业企业+多元主体”的共治格局。这一创新举措,重新找回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不仅如此,新模式还成功解决了物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顽疾,通过对“一老一小”的精准服务,将治理效能切实转化为民生温度。红色物业,已然成为连接千家万户的“幸福纽带”。

  

  以规范整治“硬约束”倒逼服务升级。物业收费不透明、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焦点。我市高度重视,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构建起“源头规范、过程严管、末端清退”的全链条监管体系。通过发布物业企业“红黑榜”,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对那些拒不整改、投诉集中的企业,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直至清退。这种“长牙齿”的整治行动,不但有力保护了业主的合法权益,而且倒逼物业企业回归服务本质,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整治成效显示,“黑榜”小区经过整改实现“由黑转红”后,业主满意度大幅提升,这充分印证了“规范即生产力”的治理逻辑。

  

  建立长效机制,用“绣花功夫”织就治理网络。物业治理非一日之功,需持之以恒。我市通过差异化施策、科技赋能和群众参与,多维度发力,提升治理效能:针对老旧小区、商品房小区等不同类型,制订个性化整改方案,避免“一刀切”;建立业主评价机制,让“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加强对物业从业人员专业培训,提升其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这种“精准滴灌”式的治理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当前存在的矛盾问题,又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当物业从“管理主体”成功转变为“服务伙伴”,基层治理便实现了从“唱独角戏”到“大合唱”的升华。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红色物业的星火燎原,到规范整治的雷霆手段,再到长效机制的固本强基,南阳正以“绣花功夫”精心织就民生幸福网,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样本。实践证明,物业治理的“针脚”越细密,民生的幸福网就越牢固。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奏响秋收的赞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