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南阳日报”深读”(03版)《挖掘与融合:打造独一无二的南阳月季文化IP》引发广泛热议。“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大文章”的嘱托犹在耳畔,已然为这座“世界月季名城”标定文化坐标。十五万亩花海馥郁,三十五亿产值耀眼,但站在“打造独一无二文化IP”的新赛道上,南阳月季正经历从产业高地向文化高峰的关键跃升。
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繁荣背后的三重断裂。古今断链,千年汉画中的月季纹样尘封库房;导游词困在“王莽撵刘秀”的陈旧传说;历史考证薄弱,明清月季诗歌集数字化率很低。业态割裂,种植15万亩,加工精油产能30吨,年游客60万人,文创产品200余种,但全链条利润差,终端消费不足。代际脱节,Z世代研学活动中“土味故事”引发嘘声;抖音话题#南阳月季播放量远低于洛阳牡丹;虚拟偶像“月季仙子”数字藏品滞销。
解决之道。破历史之壁,让文物“开花”,启动《月季汉画修复工程》,还原汉代“赤龙含珠”花型;联袂河南博物院打造AR特展《穿越千年的绽放》;考证刊行《南阳月季古籍集成》。
破产业之壁,筑融合生态,月季+科技,月季光控温室反季开花技术,实现365日花期不间断;月季+金融,全国首单月季种质权质押贷;月季+健康,月季精油纳入医保目录,带动衍生品开发。
破传播之壁,启动青春计划,开发国风游戏《月季奇缘》,植入汉文化剧情;举办“元宇宙花朝节”;训练AI导游“宛小月”,定制多种解说版本。
破制度之壁,立法护花魂,借鉴《洛阳市牡丹保护条例》立法经验,将月季基因库纳入文物级保护;设定“月季文化创意奖励基金”;建立品种侵权溯源机制。
融合新图景。从“种花人”到“叙事者”。当方城县的月季烙画师将汉画像石纹样融入花瓣,当卧龙区的花农通过直播展示宋代扦插技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艺复兴,更是文化基因的当代转译。这恰如月季的特性——既能在故宫红墙上绽放华彩,亦可在百姓窗台吐露芬芳。
未来三年攻坚指标。培育10个文化IP衍生企业集群;月季主题旅游收入突破百亿;“南阳月季”搜素引擎指数超洛阳牡丹。
文化不是花田里的点缀,而是深埋地下的根脉。当我们以科技之锄开掘历史沃土,用制度甘霖浇灌创意新芽,终将见证这株汉代遗芳绽放出惊艳世界的文化之花——那将是中国故事里最绚丽的南阳章节。
编辑:赵若雨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上一篇:南都时评|中原粮仓抗旱保秋:南阳以实干筑牢丰收根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