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市构林镇:党建引领“振兴路” 打造产业“增长极”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邓州市构林镇:党建引领“振兴路” 打造产业“增长极”
作者:  张有印 杨道令 翟玉飞

  “党支部动员乡贤返乡投资,等于把工厂搬到群众家门口。我们每天接送完学生,就可以进厂干活,做到顾家、挣钱两不误,实在是太好了!”构林镇董家村红宇雨衣厂职工魏建华喜滋滋地说。

  

1.png

  

  为了构建“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带动群众就业,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构林镇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指导各村党支部利用人才优势,发挥乡贤作用,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发展“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归雁经济”。其中,董家村党支部开展“三乡三回”活动,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初见成效。

  

2.png

  

  董家村党支部落实“支部+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动员乡贤魏红宇在家乡投资近200万元创办雨衣加工厂,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100余人。党支部指导企业利用“互联网+”、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开通直播间,进行带货直播,宣讲创业故事,推介企业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企业产销两旺,年产雨衣近500万件,年产值50万元左右,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地区。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构林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指导各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盘活闲置资源,用好“三权分置”,合理流转土地,打造产业基地,加强技术指导,扶持涉农企业、经济能人、种植大户投葡萄、中药材、莲菜等高效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动员群众加盟入社,或在产业基地务工增收,实现企业增利、集体增收、土地增产、农民增效,一举多得。其中,杨渠村打造产业兴旺星,取得成绩可圈可点。

  

3.png

  

  杨渠村流转土地6000多亩,扶持湖北宜城客商丁光平与本村莲藕种植大户胡朝三共同投资1200多万元,开垦莲池3000多亩,发展“莲虾混养”产业,亩产莲菜3200斤左右、小龙虾150斤以上,总产值7000多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出产率。徐胜基、王子超等10余个种植大户种植红薯、中药材和茅台酒用粮3000多亩,亩均收入6000元左右。

  

4.png

  

  构林镇坚持人民至上、发展为要,聚力“1+N”乡村振兴产业体系建设,产生了“打造一品、带动一片、辐射一方”的连锁反应,见证了“产业兴旺星”的创建成效,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下一步,构林镇将着力营造“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氛围,念活“产业经”,育好“增长极”,拓宽“振兴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张有印 杨道令 翟玉飞)


编辑:贾红英    校审:贾红英    责任编辑:张中科    监审:黄术生

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主管、南阳日报社主办 电话:0377-63135025 13603773509

技术推广合作 QQ:69500676 290428867 法律顾问:河南大为律师事务所 毕献星 任晓

豫ICP备12012260号-3    豫公网安备4113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