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网讯(通讯员郭孟鑫)春日的阳光下,唐河县张店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学楼后的空地上,一群学生正弯腰挥锄,翻整土地。这片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在师生们的巧手改造下,成为学校首个劳动实践基地。2025年4月7日下午,八年级的十余名学生与班主任老师一起联合后勤处王主任共同完成了春播前的最后准备,为即将种植的茄子、豆角开辟出一方充满生机的"教育试验田"。
(图片:学生们正在劳动实践基地松土)郭孟鑫摄
荒地变沃土:一堂"接地气"的劳动课
"注意垄高要保持在15厘米,这样既方便排水,又能保证茄苗根部透气。"班主任赵老师一边示范钉耙的使用技巧,一边讲解种植原理。在他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协作,有的丈量土地划分种植区,有的用麻绳标出笔直的田垄,还有的运送有机肥。八七班学生樊恭森和八六班学生龚峥德抹着额头的汗珠笑道:"以前只在课本上学过光合作用,今天才知道翻土深浅会影响根系发育,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学习'。"
(图片:学生正在和老师一起预设播种位置)郭孟鑫摄
(图片:学生正在和老师一起丈量土地)郭孟鑫摄
乡土教育新阵地:从课堂到田间的育人实践
据校长朱进伟介绍,该基地建设紧扣农村学校特色,占地约200平方米的土地完全由师生自主开发。校方特别邀请学校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参与设计,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我们要求每个班级承包责任田,从整地、播种到管护、采收全程参与。"政教主任李海丰指着规划图说,"茄子垄采用南北走向保证采光,豆角架特意设计成拱门造型,既实用又能成为校园一景。"
(图片:班主任老师正在指导学生播种)郭孟鑫摄
劳动教育赋能乡村振兴
课间时分,基地吸引了不少学生驻足,不时前来“观摩”菜园。八七班学生刘明威在作文中写道:"看着自己翻过的土地冒出绿芽,突然理解了父母田间劳作的辛苦。"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周末开始主动帮忙打理菜园,甚至研究起有机堆肥方法。
(图片:后勤处王主任正在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农具)郭孟鑫摄
目前,基地首批茄苗已完成移栽,豆角种子正在育苗区培育。教务处主任牛丹丹表示,未来收成将用于食堂加餐和慰问孤寡老人,"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随着初夏的脚步临近,这片凝聚着汗水与期待的校园菜园,正悄然孕育着劳动教育的丰硕果实。
(图片:两名学生根据老师所教授的方法进行土地丈量)郭孟鑫摄
(图片:学生正在松土为日后播种做好准备)郭孟鑫摄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张店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劳动实践基地像一株倔强的幼苗,扎根乡土,传承农耕文明。当城市的学校热衷AI编程课时,这所农村中学用最朴素的劳作,为孩子们播下热爱土地、勤勉踏实的生命种子。这或许正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育最珍贵的底色。
编辑:吕超 校审:王南林 责任编辑:刘婉 监审:吕超